去年去了邛海、螺髻山、泸沽湖、丽江,驱车长途跋涉,有点累。今年夏天,可不能走那么远了,但不羁的心总是在蠢蠢欲动,于是就选择近点的地方,去贵州六盘水的乌蒙草原看看。刚到达小树林村,就看见房顶上的鸽子。

当地的彝族人在路边卖水果,同时招揽游客来住宿。

这是景区游客中心,已是山石嶙峋。



路边一头像雕塑的老黄牛在吃草。

山下的小树林也很美,到处都是酒店、旅馆。




一位彝族大妈背着东西走过。

路边的野生沙棘开得很艳,摘几颗装进包包。



其实彝族人很热情,比如这位背着锅的老人,看见我们对这沙棘很感兴趣,就主动说:“可以吃的,没有打药,我们这里到处都是。”

一位摘菜回家的妇女。

路边的野花开得很靓,小型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机组为路边的路灯持续供电。


院子里长满梨子的果树、鲜花和阳台上的小女孩。




傍晚时节,在旅店的阳台上极目远眺,好一派迷人的风光。









第二天早晨,下了点小雨,雾蒙蒙一片, 开着车小心翼翼地朝山上进发。在雨雾中走了二十多分钟,到达一个湖边,看见有几辆车停在那里,有人下来赏景。于是靠边停车,兴致勃勃地拿起相机拍了几张高原雨雾中的山与水。看见我们的举动,旁边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对我们说,你们还没有到达景区,山上才好看。听她这么一说,顿时觉得自己像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儿



继续走,向高处走,终于到达真正的乌蒙大草原。这是滑雪场:

山上的牛羊在吃草:

蒙古包形状的住宿和餐饮场所:




这个女子让我给她拍几张照:


顺便,也让她帮我拍一张:

在这里玩了一下,也挺刺激,上面图片的设施我没去,风太大,还要溅起水来,很冷。冬天的时候,就是名副其实的滑雪了。

大美风光,邀你共赏:


























此情此景,我不想吟诗一首,我想自拍一张

美景让我停不下按快门的动作,咔嚓,咔嚓……













只能由衷地感叹:江山如此多娇!
下午五点过,山上阳光渐无,风越来 越大,该下山了。在旅店吃清汤牛肉,特别香。晚饭过后,和女儿在彝族小山村的小水泥路上散步。空气清新,安静自然……
禁不住又用手机拍了几张,譬如这外表泛红的四季豆:

路边的红花椒,看看它的花朵和结籽:

这两位经过的彝族老人也很热情善良,给我说这花椒很香。后来我用手机查了一下,确实。虽然没有青花椒那么麻,但它的香味和出油量远高于青花椒。

摘向日葵籽儿吃的彝族小女孩:

在院坝里玩手机游戏的彝族小男孩,以及他旁边汽车轮胎里种的辣椒和茄子:

晚上,在旅店院坝里看夜景,喝一口茶,抽一支烟,和旅店老板的母亲聊天。这位老人背着孙儿,热情地和我摆龙门阵。我说你们的生意不错哦,她说旅店开张才一年多,还没收回成本。她说这几年日子才好起来的,以前很艰难的,粮食作物长得很慢,只有苞谷、土豆,种的苹果也又酸又涩,买不起好价钱。确实,这个地方的苹果赶不上盐源县的苹果。不过,我觉得这里的梨子味道不错。她问我们是哪里的,我说四川的,她说她有两个侄女也嫁到了四川,我说四川哪里,她说不太清楚。我说四川凉山彝族人很多,她说他们就是凉山的,其实他们是贵州盘州坪地彝族乡的,但她固执的认为他们就是凉山的。关于这一点,我后来特意查了资料,关于彝族的迁徙历史,确实,他们的先民就是从四川凉山邛都——西昌迁徙到了贵州。高原山地,无法种植水稻,无法种植高粱,所以他们的扫帚没有高粱扫帚,这是他们的扫帚,我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亲,如果你知道,欢迎留言。

夜深人静,下起了小雨,苞米地在风的吹拂下窸窸窣窣,路灯上的小风车尾巴不停摆动,高原彝乡,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滴,静静地睡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