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识射洪
射洪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
·汉为氨县、广汉县地。
·西魏时今金华镇置射江县。
·北周始改射江县为射洪县。
·唐射洪、通泉二县均属梓州。
·宋属潼川州。
·元通泉县入射洪县。明洪武十年并射洪县入盐亭县,十三年复置射洪县,属潼川州。
·清属潼川府。
·民国三年潼川府废,射洪县隶属嘉陵道。民国二十四年属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遂宁。
·1949年12月,射洪解放后属川北行署遂宁专区。
射洪县人民政府原驻金华镇。
·1950年元月,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十余日即迁驻新的驻地––太和镇。
·1954年普选,改为射洪县人民委员会。
·1969年9月改为射洪县革命委员会。
·1980年恢复为射洪县人民政府。
贰
远观城门
在我看来,射洪最具历史感的地方莫过于城门。这些古老的建筑以最直观的方式向你陈述她的过往,她们静静地在这里矗立,无声胜有声。
很早就有拍城门的想法,终于实现啦!她比我想象中还要壮美。
听父辈讲,老城墙已经拆了,这是新城墙。我们从太和门出发,映入眼帘的太和门气势恢宏,红墙与蓝天交相辉映,让人感觉仿佛行走在故宫之间。



我们向城北走去,沿途都是城墙,城墙上耸立着大大小小、色彩丰富的建筑。听老人们说,过去太和镇就只有城墙里面这一部分,墙里是城,墙外为郭。
如今,射洪在不断强大,墙外也变成了城!


粉色的屋顶在严肃庄严的红色建筑群中显得尤为可爱~

在沿途的花坛、路边,还有后面的建筑物,他们上面都刻了很多诗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射洪诗酒之乡的特色。因为射洪是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的故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名句又在耳边响起……



走上阶梯,就可以到城墙上面啦!这是我第一次上去,可以更加近距离地与这些古物接触,与历史对话。
叁
近观城门


飞檐也是古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它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建筑群中层层叠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并且飞檐也有很多实际用途,它有利于增加采光面,便于排水。
飞檐上还排列着一些数目不等的小动物。数量代表尊贵程度。这些小动物不仅可以遮盖和美化钉帽,还寄托了人们辟邪的愿望。


用不同的角度看建筑,她们极具几何美和抽象美,仿佛立体变为平面,时空交错,让人恍恍惚惚不知所以,梦回古代……



从墙洞里看城墙,别具一格。
目光囿于遮挡物,而看到的世界依旧真实。



在城墙上捕捉到一只酣睡的猫!我们一靠近,它除了把眼睛睁开之外,依然纹丝不动,真真惬意。






行走在城墙上的长廊上,各种细节尽收眼底,木制门窗,还有窗上的花纹,无一不精细美观。





乱入😂



城墙上雕梁画栋,刻着龙凤、祥云、花草、风景,制作精良,古韵犹存。





古建筑色彩丰富,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建筑物的红色、门的橙色、阳光的黄色、门框的绿色、影子的黑色、墙壁的白色还有画面中小小的蓝色……色彩绚丽而不杂乱,呈现出一场视觉的盛宴。

肆
城门与人
从旺街的子昂故里上城门,沿着城门一直向南走,又走回了太和门。不同角度看她,有不同的气势。


城墙上已经长出了小草,绿油油的,新生的生命和古老的建筑相融合,就像新生的射洪,由射洪县变为射洪市,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而不变的是射洪人民勤劳勇敢、传承文化、艰苦奋斗的品质。



👆 在这座城里,在城墙边上,城外的人们在辛劳奔波,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努力奋斗;

伍
未完待续……
人们还在城中不断奔忙,城门中的故事也还在不断上演。这不是“围城”,阻隔城内与城外的人;相反,这是纽带,是连接古今,拉进你我的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