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合肥旅游,除李鸿章故居外,最值得看的就是包公祠了。2月14日(大年初三)下午,我们一行5人直奔包河区芜湖路72号,与包青天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包公祠位于包河公园,包河畔有一狭长小岛,小岛上有一座白墙青瓦的小筑,那就是包公祠了。

包公祠的全称为“包孝肃公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
仁宗赵祯13岁即位,54岁驾崩,在位42年,史赞其“为人君,止于仁”,誉其统治时期为“仁宗盛治”。我在想,没有仁宗这样的明君守护,包青天也青不到哪里去。

包公祠大门前有一座白底黑框照壁,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是在说”出污泥而不染”吧。
跨入山门,踏上青石小道,越过小桥,便是正殿。两扇黑漆山门上,有“忠贤将相”“道德名家”对联。东西两边侧门,分别题写“顽廉”“懦立”四字,意思是让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

正殿内正中端坐一座包公塑像,高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上方正中匾额上的“色正芒寒”四个大字,为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
包公象是后来塑的,原来的塑像接近真人,可惜毁于“文革”之初。真实的包大人,应该是头戴乌纱帽,身着紫罗袍,脚蹬粉底靴,白脸长须,书生气派,因身材较矮,显得帽翅格外的长。

包拯塑像的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像。包拯塑像的左面陈列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
出正殿东行不远,即是一座六角攒尖亭,名廉泉亭,亭内有一口名为廉泉的古井,井因亭生辉,亭由井得名。
正殿西边有一座临河而建的小亭,名“流芳亭”,相传是包公幼时读书、玩耍的地方。

此外,祠内还新建有“包公故事蜡像馆”和“包公文化长廊”,我们也细细看了一遍,增加了不少知识。
游罢包公祠,我慨叹曰:包大人实乃一难得的大清官。中国数千年历史,清官凤毛麟角,贪官多如牛毛,今朝亦然。概因老百姓无选择权,无监督权,官场实质上是君臣互动关系,是把老百姓排除在外的。老百姓唯一的权利,就是象逢旱祈雨一样,祈盼从天上掉下清官来,但基本是落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