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是否存在诗情画意的地名?
我会脱口而出——“云水谣”,
世界上竟然有如此格调的名字。
她既像一个温柔娴静的姑娘,
又像一首清新典雅的古诗。
2005年底,由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也因为这部电影的缘故,原先的名字“长教镇”被“云水谣”所替代。
云水谣古镇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个景区,国家5A级。除了《云水谣》,《爸爸去哪儿》、《大鱼海棠》、《花木兰》也在此景区取景。古镇历史悠久,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
初到云水谣,让我着实感到诧异。这里没有像丽江、乌镇等其他旅游景点的喧嚣,以及过渡的商业开发,朴素静谧一词油然而生。步入镇子,就像慢慢打开一幅画卷,古镇里居民的朴实生活,那小桥流水的原始村庄,古镇的13棵榕树,还有在沼泽地上建起的和贵楼,气势磅礴的怀远楼等等景色,都一一呈现在我的眼前。
10余公里的鹅卵石路,葱郁的古榕树,狭长的圆拱桥,古老的房屋和水车,如此景致,似乎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平时这里也有许多写生的人,他们把这里的风景都刻录在了画板里。
与云水谣相傍的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土楼大多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几百年来,云水谣的客家人一直为他们的大家庭生活而自豪,因为他们本不相信这崇山峻岭中还会有这样一方净土。说真的,当我走进土楼,很是羡慕居住在这里的家族。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人与人和谐共处,庭院交互空间的安排看似随意,实在是演绎着天人合一,阴阳相济的传统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代表之一,怀远楼建于1905-1909年,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怀远楼申报世遗已被联合国正式受理,而关于土楼的起源这一“世纪之谜”,至今仍有争议,大多数人认为“中原人为避战乱南迁建土楼聚族而居”、“土楼是客家文化的结晶”。
和贵楼又称山脚楼,占地1547平方米,高21.5米,高度是福建土楼群中的“世界之最”。5层140个房间,建于沼泽地上的方楼,地下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桩才是和贵楼200多年来风雨不动、屹立不倒。
走在鹅卵石路上,迎面吹来凉爽的清风,温暖的阳光抚摸着脸庞,望着软绵绵的蓝天白云,空气中弥漫着慵懒、安详的气味,顿时让我想起张嘉佳的一句话: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由清晨到傍晚,由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