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凌晨三点珠峰下的星空吗?你会为了看星星,设着闹钟半夜出去吗?
我们三人的想法一致:来珠峰不是为了睡个好觉的。觉在哪里都可以睡,而珠峰的星空一辈子能看几次呢?所以,为了这个目标,再多辛苦也值得。就算折腾了半天运气不好什么都没看到,那也不后悔。于是昨晚从零点开始,每隔两小时设了一个闹钟,计划三人轮流出去蹲守,只为看到最美星空。
最先出去的是男生。那时刚刚12点,我闭着眼但还没睡着,听着他闹钟响,然后开门出去,伴随着脚步声的远去,心里很是期待。但过了半晌,也没见人回来,不禁又有些担心了。在期待和焦虑中等再了几分钟,还是没声响。放心不下,我也起身,打开灯,正穿鞋准备出去一探究竟,他就推门进来了。原来,现在天上星星还不多,可能天上有云。但是风很大,那就只有寄希望于风吹云散吧。至于为什么这么久才回来嘛,去了趟厕所啦。
好吧,那就继续休息,等下一场。
迷迷糊糊,半睡半醒中,黑暗里突然一阵刺眼的亮光,紧接着是阿姨的激动的呼喊:快起来,外面星空,超美!我一下子从床上弹起来,快速穿好外套,拿好手机和三脚架,正准备夺门而出,突然想到,这里白天都那么冷,夜晚温度更低,不行,我的薄帽子根本无法抵御这彻骨的寒风。灵机一动,想了个好办法:把牛仔外套包在头上。他俩一看我这傻憨的造型,都被逗乐了,笑得合不拢嘴。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在温度面前风度什么的都靠边站,冷的难受不说,要是吹的头痛高反严重就麻烦了。不过好在夜晚外面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而且,除了我们仨,基本没人。
风风火火的出门,直奔珠峰而去。
走在半路上,一抬头,就迈不动脚步了。那是怎样的天空啊!密密麻麻的星星,大的小的,明的暗的,浩如烟海,数不胜数。无边无际的星星如宝石一般,洒满了辽阔无垠的夜空,还有清晰可见的银河、星云,和偶尔划过的流星。
虽然三天前,在神山冈仁波齐下,已经看过了认为是这辈子看的最美的星空,但今晚珠峰下的星空,较之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繁星璀璨,银河绚烂,暗夜无边。
宁静的夜晚,万物都已沉睡,只有满天的星星,热闹繁华,却又悄无声息,在浩瀚苍穹间熠熠生辉。
繁星在天空一闪一闪的跳动,原来,星星真的是会“眨眼睛”的啊。
我在路边停着看星星发呆,小伙伴都走到前面老远了,突然发现少了一个人,立马掉头找我,还以为我掉路边沟里了。因为我没开手机灯,在黑暗中他们完全看不到人影,急得一边走一边喊,从呼呼的风声中猛然听到自己的名字,才把我从沉醉中拉回现实。然后,我们仨一同往珠峰走去。
虽然山风凛冽,但我们沉浸在喜悦之中而忘记了寒冷;虽然高反缺氧,但我们却在兴奋中而脚步轻盈。很快来到海拔5200米的石碑处,我们白天早就踩好了点,这里是一个绝佳的观景和拍摄处,斜下坡的公路,远处便是珠峰,而公路旁边有护栏可以放手机支架。
满天的星星,如梦似幻,让人如痴如醉。谁都不说话,只是呆呆的看着。震撼无比的我们,在这片绝美的星空下已经词穷,缺氧的大脑也一片空白,只有在心里不断感叹,惊叫,欢呼……
星河滚烫,美的让人窒息,任何词语在这种壮观的景象面前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只可惜我不懂观星和星座,除了启明星、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其他都不认识。
宇宙星河浪漫,生活美好温暖,这趟人间啊,来的值得。
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的色彩,那里有无穷无尽的奥秘,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憧憬。在如此广袤的星际空间中,整个人感觉越来越飘忽,大脑逐渐放空……
天上还偶有几丝浮云,但大多都被风吹到天边去了。作为背景的夜空不是纯黑色,而是深蓝深蓝的,接近蓝黑色。繁星满天,像是巨大的帷幕上缀满了一颗颗闪闪发亮的钻石。
海拔五千米,手可摘星辰。
身后便是珠穆朗玛,被云盖住只露出尖尖一角。
最高的山峰与最美的星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生命是一场美丽又神奇的遇合,在珠峰上的星空下,最美的不期而会。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有你就更好了。
如果你爱上了某个星球的一朵花,
那么,
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
就会觉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圣·艾克苏佩里《小王子》
满天的星星,不知道哪一颗是小王子的B612星球呢?
此处必须着重记录一下拍星空照的这段经历。三个人从什么都不懂的小白,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和摸索,到最后能拍出像模像样的星空人物照,中间的过程真是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最开始我把自己的手机架在三脚架上,同样按照之前网上看的攻略设置好参数,可不管怎么拍都是一片漆黑,只有零星的几颗星星;后面试着用小伙伴的华为P30 Pro,按照同样的参数设置,果然一分钱一分货啊,贵的手机就是不一样,而且据说华为的这一系列手机主要就是以拍摄星空作为一大卖点的。一模一样的参数,拍出来效果比我的好了不知多少倍。可是因为照片太过于亮有些失真,我们不是特别满意,然后又试着调整了参数,几经调试,终于拍出满意的星空照来。
人都是得寸进尺的,之前想着能拍出好看的星空照就满足了,可是在实现之后,我们又希望把自己也加进去,毕竟都想留下珠峰星空下的人物照,于是又是一番漫长的探索之旅,主要有三大难点:
首先,因为晚上是漆黑一片,拍照时手机屏幕上什么都看不见,基本是盲拍,所以找角度让人进入画面中合适的位置是一个难题;
其次,若是用直接按拍星空一样的方式拍,星空的亮度是刚好合适,但是人物却黑乎乎的只有一个轮廓。而如果用灯照着人,经过长时间的曝光,人物又会过亮。几经尝试,我们想到的办法是,用手机的灯光照在距离拍照者一米左右的地面上,这样拍出来的人物亮度比较合适,至于间隔距离和角度嘛,其中微妙之处就靠打光的人自己把握了;
第三,拍照曝光时间是30秒,意味着人要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保持一个姿势30秒以上。只要稍微动一点点,照片中人物就会糊掉,又得重来。要是在别处也还好,可这是在半夜的珠峰大本营啊,风大温低,冻得直哆嗦,想保持完全不动真是太考验人的定力了。每次拍时都尽量屏住呼吸,想象着自己被葵花点穴手点了穴。天知道我们每个人拍了多少次才得到一两张满意的照片的。
三个人分工合作:一人站着不动,一人找角度按快门,一人找位置打光。然后再换角色轮流来。不断的调整,不断的拍摄。要知道,拍一次就要一分钟左右啊。手机里密密麻麻那一张张的照片,记录了我们一次次的进步。我们就像升级打怪一般,攻克一个一个难关,乐在其中。最后看到满意的照片之后,内心那种狂喜,真是妙不可言,三个人都骄傲不已。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些方法技巧都是我们一次次尝试摸索出来的,虽然人还是有点糊,实在没法做到一点不动啊,但我们真的非常满意,已经完全超出预期了,开心的快要飞起来……
寂静的星空下,我们三个人,冻得像个傻子,却笑得像个疯子。
(后面听人说才知道,完全可以不用站那么久的,在拍摄过程中只需人物出现几秒钟,然后打个光,再关掉,人走开,就OK了。若真是这样的话,那就太方便了,第二和第三个难点就都解决了。以后有机会的话,再试试吧)
上门这四张照片中,前两张比较暗的是我的手机拍的,原图是惨不忍睹,这还是后期调整很多之后的效果;后两张星空图是用小伙伴的华为P30 Pro拍的,同样的参数,原图无修。
寒风刺骨,三个人冻得浑身打颤,终于恋恋不舍的回房间,此刻已经凌晨四点了。
钻进暖暖的温柔乡,身体逐渐恢复知觉。强压住心头的兴奋,抓紧时间睡会觉吧。
在这个海拔睡觉,是名副其实的“碎觉”啊,因为你的觉一直是支离破碎的。
珠峰之夜大概是最艰难的一夜了,但同时也是最值得的一夜。半夜在珠峰下看星空,将是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吧。
一大早起来,他俩还在睡梦中,不忍叫醒,想着先出去看看天色怎样能否看到珠峰,然后再叫也不迟。于是立马走出房门,朝珠峰方向走去。
出门看到珠峰的第一眼,又被惊艳到了,这趟珠峰之行怎么这么幸运啊!整座山峰完完全全的显露出来,上方也没有任何云朵,只有一小溜云雾,飘浮在近山脚的地方。而且,感觉似乎比昨天看到的近了很多。
昨晚看到的还只是半遮半掩,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今晨,她终于“原形毕露”,毫无保留的呈现在我的面前。是有多幸运啊!从开始的看不见,到看见部分,到现在完全看见,渐入佳境的感觉。
前面有三个同样早起准备看日出的,只听到他们发出阵阵惊叹声。
到半路上,发现太阳即将出来,赶紧给他俩发信息,可没人回,打语音也没接,估计是睡得太沉了。只得又掉头回去,心里一直想着,太阳你升慢点吧,别让我错过了看日出。叫了他俩,我又赶紧出门,顺便把包也带上,计划待会看完就直接坐车,节省时间好多看几眼风景。
他俩还在收拾东西,我等不及了就先出门,一路朝着珠峰的方向狂奔而去。不过在海拔五千米以上奔跑还是不行的,喘不过气,只得快走加慢跑。
眼看着珠峰,这么近,却又那么远。巍峨雄壮,甚是壮美。
人生来喜欢亲近自然,对自然的崇拜,延续在我们的基因里。而藏族人把这种万物有灵的观念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敬畏自然,并赋予自然以神性。来到西藏,你便知道,这里的山河湖海都一种摄人心魄的震摄性,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
在如此高大的雪山面前,人类实在是太渺小了,人世间的一切,更朝换代,时代变迁,对于珠峰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
想到了海子的诗:
西藏,
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
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
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珠峰,也是那块孤独的石头吧,光芒万丈,傲视群雄,独孤求败。
阳光一点一点洒向珠峰,但奇怪的是并没有很明显的日照金山的景象。也罢,这种可遇而不可求,讲缘分的。
太阳是从从珠峰的左边升起,朝左面的雪山上反射着耀眼的光芒。由于是南北相对,所以无法看到太阳从珠峰顶上升起。
这么早,空旷的小山坡上没什么人影,偶有几个跟我一样想看日出的人,支着三脚架在此守候。
让他们帮忙给我和珠峰再拍张合影。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
与世界最高峰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人的一辈子能有几次。珠峰的日出日落和星空,是大自然赐予的我们的最震撼的观感。幸运的是都看到了,人品是有多好!虽然来这里一趟要经历路途遥远、住宿条件艰苦、忍受剧烈的高原反应和寒冷等等困难,但是那惊鸿一瞥的美景足以成为早起、挨冻和熬夜的动力。
百看不厌,百拍不厌,虽然看来看去都是一样,同样的角度,同样的风景,只有风云不断变幻。此刻,山脚那一溜云不知何时悄悄溜走了。
珠穆朗玛峰,它是属于天地的,众生皆匍匐在它的脚下。
这张是别人用单反拍的,拉近了许多,更显壮美。
师傅还有其他小伙伴在已经到达乘坐环保车的地方等我们了,一直催促我们快点下山。
依依不舍的再多看几眼,珠穆朗玛峰,我们下次约吧,再见,还会再见的。
乘坐环保车到达停车场,进入我们的奔驰商务酒店,然后原路返回。沿着公路盘旋而上,又来到加乌拉山口。
今天的天气比昨天好多了,雪山也大多露出了面容。云朵很低,飘在半山腰,刚好让雪山显露出来。
眺望刚走上来的路,上百道的U字型回环弯,令人眩晕。一个接一个拐弯,层层叠叠,弯弯曲曲,密密麻麻。
凭栏远看,蓝天白云之下,前方的雪山群峰一字排开,这次认出珠峰啦,最高的那座便是。
5座8000米级雪峰,从左向右依次为:玛卡鲁峰、洛子峰、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希夏邦玛峰。
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大自然在这里赠与了不属于人间的绝世美景。连绵不绝的雪山,千回百转的山路,山间缥缈的云海,还有层峦叠嶂的山脉,宏伟壮丽至极。
加乌拉山口海拔标志,不知道为什么写的“加吾拉”,而在其他地方包括百度百科都是“加乌拉”。不过,反正都是藏语音译的啦,不深究了。
又是一种直接从沙地冒出来的花。一直以来,都最喜欢蓝紫色的花,颜色特别美丽。
经过一个小村庄。日喀则的风景真的美,绿油油的青稞,金灿灿的油菜花,一派生机勃勃。
一路上,阳光灿烂。白云飘浮在蓝天,把云影投射在山坡和大地,形成明暗相间的图画。
又看到这片紫色花海。六月的日喀则路上,砂生槐,我记住了你。
一路没怎么停,因为车上大多数人都改变了主意,准备直接从日喀则坐火车回拉萨,今晚便能到达。我还是坚持要去扎什伦布寺,所以只能明天再由师傅把我送回去。
好多人都说终于快解脱了,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不舍,嫌时间过得太快。大家都把今天当成是返程赶路,出发只是为了抵达,一路上都在睡觉,只有我贪婪的望着窗外,欣赏美景,怎么也看不够,喜欢这种在路上的感觉。
下午三点多就到达了日喀则,今天就只有我和一起在珠峰过夜的阿姨要去参观扎什伦布寺。师傅把我们先放到扎寺门口,就送其他人往火车站去了。
其实我本身更喜欢自然风景,对寺庙也不是很感兴趣,但是之前查资料看了扎寺的介绍,还是决定去参观一下,就算不懂,在寺庙里走走看看也不错。
先介绍一下背景吧:
扎什伦布寺,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寺”,是后藏最大的寺庙,位于日喀则的尼色日山坡上,是历代班禅驻锡地。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领袖班禅的行宫,也是后藏的宗教中心,在后藏的地位是毋容置疑的,可与前藏中心布达拉宫相媲美。为什么这样说?藏传佛教普遍认为,达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驻锡布达拉宫,掌管前藏事务;班禅是阿弥陀佛的化身,驻锡扎什伦布寺,掌管后藏事务。由此看来,达赖和班禅都是西藏的最高宗教领袖,虽然布达拉宫在外名声很大,但在藏民心目中,扎什伦布寺同样崇高无比。
扎什伦布寺,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和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
扎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这规模和一般寺庙相比算是很大了,周围是高大的宫墙,宫墙沿山势蜿蜒迤逦,其中有各种阶梯小道,连接起分散在各处的佛殿。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座北地向阳,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和谐对称。
寺内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弥勒殿(强巴佛殿)和历世班禅灵塔殿。大弥勒殿殿高30米,供奉1914年由九世班禅确吉尼玛主持铸造的弥勒坐像,而灵塔是历代班禅的舍利塔。
买了票,我俩进了大门口。一进去,壮观的殿宇便映入眼帘,那几座高高的上方有金顶的,就是历代班禅的灵塔。
后面的山就是尼色日山,山上满是经幡。整个寺庙依山而建,层层叠叠,蔚为壮观。
正在商量要不要请个讲解员或者买那种电子讲解的,刚好看到一个中老年旅游团,导游正在给他们讲解,我俩立马决定蹭听了,因为两个人请向导实在太不划算了。
据导游介绍才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刚跨进大门,展现在眼前的这片空旷的广场,叫做讲经场,地面用喜马拉雅山麓的片石铺成,有600平方米,是历世班禅向全寺僧侣讲经说法的地方,也是僧侣们辩经的场所。
而讲经场的后方,就是措钦大殿,位于扎什伦布寺的中心,是全寺最为古老的建筑之一。
我们没有直奔大殿,而是往左边的小道,按照藏人的习俗,顺时针参观。阿姨已经混入团里一起了,我不好意思靠太近,就一个人跟在最后面,一边听,一边四处打量。
偶遇一只小花猫,正在追着猫咪拍照,两位喇嘛走过,进入我的镜头。
寺庙里面有很多古树名木,盘根错节,枝干虬曲苍劲,沧桑的树干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白墙黑框,典型的藏式窗台,摆放着一盆盆鲜花,阳光下花朵盛放,五彩缤纷。
相比起拉萨那游客不断、香火终日旺盛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这里少了一份喧闹,多了一份清净,更让我钟情。偌大的寺庙内,只有些许零星的游客,更多是穿着藏红色袈裟的喇嘛和朝圣的藏人,显得与世无争。
没走多远,便见到三座白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佛塔,佛塔是高僧圆寂后的最终归宿。
围绕着佛塔,也有很多藏民在转圈。“转山转水转佛塔”,都只为心中的信仰。
跟随着他们,我也转了两圈。边走边拨动那已经被无数的朝圣者摸的光滑无比的转经筒,转经筒每转一圈,相当于诵经一遍。
发现一只喵星人趴在转经筒下,慵懒的晒着太阳,看过往的行人。
转完佛塔,看完猫咪,抬头一看,前面空无一人,不知道他们都走哪里去了。算了,那我就自己一个人随意逛吧。
跟随着两位藏族老奶奶,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一面高大的红墙,耀眼夺目。
红红的墙,让我忍不住伸手去抚摸,结果,它居然掉色!可能是刚刷不久的吧,难怪看起来还有点湿。
身着红衣的喇嘛们也是寺庙里一抹独特的风景线,大红色,酒红色,暗红色,各种各样的红,深深浅浅,一如这寺院里的红墙。
僧人们的日常生活之——洗拖把。
这个窗台上的盆栽,没有任何防护,总忍不住担心它们掉下来。
三三两两的藏族妇女在树荫下席地而坐,喝茶聊天。来寺庙朝圣,对她们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家常便饭的事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已经渗入生活之中。
游客真的特别的少,想拍张照都找不到人,手机支架又派上用场。
层层叠叠的建筑,虽密集,但不杂乱。红墙,白墙,黑窗,金顶,错落有致。
扎什伦布寺一点都不像是寺庙,简直是宫殿。除了规模让人惊讶外,外表的静美华丽程度也毫不逊色于宫殿。
重楼叠宇,气质古朴恬静,形态神圣安详。
走到扎什伦布寺著名的强巴佛殿,这里是重头戏,在此一个人边逛边等了一会,果然等到了阿姨和旅游团。继续加入他们蹭听讲解,若即若离的跟在最后,好在人比较少,导游声音够大,勉强也听得到。
强巴佛殿,也叫大弥勒殿,是寺内最宏伟的建筑。佛殿分五层,下面还有两层回廊。殿高三十米,全为石垒砌,接缝密实,庄严肃穆。整个佛殿呈阶梯状,层层收拢高出。每层顶角各卧雄狮一尊,殿堂以铜柱金顶装饰,气势雄伟壮阔。中间供奉着1914年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铸造的鎏金青铜强巴佛。强巴佛蹲在高达3.8米的莲花基座上,面部朝南,佛像高26.2米,肩宽11.5米,耳长2.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铜塑佛像。据悉这是由110个工匠,历经艰辛,花费4年时间才完成。光黄金就用了6700两,黄铜23万多斤。佛像的眉宇间镶饰的大小钻石32颗,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1400多颗,还有很多其他珍贵装饰品。强巴佛是汉地佛教的弥勒佛,在藏传佛教中,强巴佛是掌管未来的未来佛,大家纷纷在此朝拜,许愿未来。
如同去大昭寺一定要去看释迦牟尼佛一样,来扎寺最大的看点就是这强巴佛,他就是人人皆知的弥勒佛,也叫未来佛。不过此弥勒佛跟我们平时看到的肥头大耳、大肚盘坐、喜笑颜开的弥勒佛完全不一样,眼前的强巴佛端庄肃穆,慈眉善目,面带浅浅微笑,双眼炯炯有神,洞察人心,让人心生敬畏。
在此朝圣的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有的拎着暖水壶内装自制的酥油,前去给佛像前酥油灯添油,有的献哈达,还有往佛像前放纸币。他们都怀揣着一颗虔诚的心,穿着平时不舍得穿的华丽服装,从遥远的家乡一路风餐露宿赶到扎什伦布寺,就为了到达佛前神圣的一刻。
出了强巴佛殿,依次又参观了释迦牟尼殿和度母殿,最后来到措钦大殿。措钦大殿前部是大经堂,经堂的中央是班禅的宝座,后面就是刚参观完的三间佛殿。措钦大殿可容2000人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立像,门外便是讲经场,由回廊围成的院落。
看完措钦大殿导游的讲解结束了,让大家自由活动。于是我跟阿姨又自顾自的逛起来。
走出大殿,只见一根高高的经幡柱,直插云霄。柱上挂了层层牦牛毛。环绕在经幡柱四周的院落如同四合院一般。
来往穿梭的人群络绎不绝,大多是朝圣的藏民和喇嘛,或三五成群,或十几结队,手中拿着佛珠,晃着转经筒,一边走一边口中颂念经文。有些年纪较大的藏民,脸上沟壑纵横,看上去饱经沧桑,但表情依然平静,这平静源自于他们的信仰。
朝拜祈福的阿妈,面向佛殿,表达着那份毫无杂念的虔诚,不由得让人崇敬。发现很多中老年的藏族妇女,都喜欢留着长长的头发,然后编一个或两个麻花辫。
原则上所有的佛殿内都只允许参观,不许拍照和摄像。虽然也没有人专门盯着,但我还是习惯性的只要到房间里面的都不拍照,而且还要脱帽。因为外面太晒得带着帽子,嫌麻烦看过这几个主殿之后,就没进去了,都是在外面看,拍天拍云拍建筑和行人。扎什伦布寺虽然很大,但是很多殿堂并不开放。
扎什伦布寺主要的参观道有方向指引,沿途有很多阶梯上下楼。我们偶尔也会走到一些无人的小道里。
大大小小的巷子,像迷宫一般。若是没有路牌指引,真担心迷失在里面出不来。
喜欢寺庙里那些被磨得发光的石板路,看得出时间流逝的痕迹。
坐在殿门口的小僧人,对于他们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殿堂,他们的归宿。扎什伦布寺的僧人中,不少人从小就在这里受戒,在日夜长明的酥油青灯下,在千姿百态的佛像前度过一生。
背着小孩来朝拜的藏族妇女。
走到一处偏殿,又见一位老奶奶在门口朝拜,两条辫子好长好长。
门口的台阶上,放满了红色的布靴,不知道里面在进行什么活动。只是有些担心大夏天的他们穿这长长的布靴,不会热的难受吗?
红墙与白墙相对而立,中间一条狭窄的巷道。在阳光的照耀下,白墙也被反射的红光映得泛红。
特别喜欢寺庙的墙,红的鲜艳夺目,白的纯洁朴素,红白颜色交相呼应,互相映衬。
墙面很粗糙,有一种特别的纹理,在我看来也是一种独特的美感。很多墙能看出岁月的痕迹,古朴又沧桑,却历久弥新。
穿行在白墙与红墙之间的廊道,如走迷宫一般。
白墙之中的一抹红。
进入扎什伦布寺中心,方才发觉寺庙之大,也才能感受到其精致和宏伟。
红色、白色、黑色、金色,是扎什伦布寺的主色调,红色的寺墙,白色的灵塔,黑色的帷幔,金色的屋顶,还有绚烂的彩色壁画……
今天的天气也是极好,高天湛蓝,白云如棉。天空干净通透,让人心旷神怡。
那一批一批朝圣的藏民,在蓝天的映衬下,许多瞬间都是一个难忘的定格。
拾级而上,来到一处开阔的平台,近处能看到前面寺庙房间的屋顶,远处还可以俯瞰日喀则市区全景。整个城市位于一块开阔的平地上,植被较为丰盛,四周全是大山。
天上的白云,触手可及,似乎就在头顶,快要掉下来一样。
饿了么,抓一朵棉花糖来吃。
寺庙角落里种了着许多花花草草,很随意的生长着,却因为充足的阳光全都长得枝繁叶茂。美丽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娇艳欲滴。
还有白色的,花瓣一层层,特别美。
跟阿姨一会同行一会分开,每个人喜欢的关注的重点不同,就随意吧。此刻我独自一人又来到了高处的那块平台,手机放地上自拍一张。
蓝天白云,阴影阳光,宫殿庙宇,红墙白墙,石板小路,宽道窄巷,红衣僧人,虔诚藏民,猫狗花草,这便是我眼中的扎什伦布寺。
找个阴凉地坐下,看过往的行人,觉得此刻即是安宁。无论你是信徒还是游客,千年古刹都有适合你的一年。
三三两两走过的人群,无论是提着水壶,手持佛珠,背着布袋子的藏族人,
还是身着赤色僧服的喇嘛,无一不神态平和,步履安详。
远远的,看着两个年轻女孩朝我走来,不出我所料是让我帮她们拍合照。只是,她们一开口,那浓浓的藏味普通话,预示着她们也是藏族人。我很惊讶,看她们穿着打扮都跟我们一样,而且皮肤也比较白,脸上也没有传统藏族人特有的高原红。短暂的交谈得知,她们是来自拉萨的,专程来参观朝拜扎什伦布寺。给她们拍了合照之后,也与她俩各合影一张。
走到前面,看到刚刚走过的三位喇嘛坐在椅子上休息,经同意拍了这张照片。
穿梭在千回百转的各种回廊巷道,或是幽深狭窄的,或是明亮宽敞。
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快三个小时了,与师傅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于是从小巷穿出,跟着游览指引标志,回到进来时的地方,大门口对面是一个大广场。
师傅的车已在门口的停车场等候。阿姨明天直接从日喀则坐飞机走,而我将继续坐师傅的车返回拉萨。
我提前预订了一间便宜的客栈,但阿姨对住宿要求比较高,再加上昨晚在珠峰没睡好需要好好休息,就没跟我一起住,而选择了条件比较好的酒店。师傅把我们分别送到住处后,自己也找休息处去了。
又是独自一人啦。回客栈放好行李后,迫不及待的出门。现在时间还挺早,可以好好逛逛日喀则,这个日光之城。
日喀则,藏文意思是“土质最好的庄园”,盛产青稞,是西藏第二大城市。
一走到大街上,熟悉的大城市的气息扑面而来。各种设施都很健全,城市也比较繁华,大街上很多全国连锁的商店,房屋建筑也很多都是现代化风格了,让人有一种这不是在西藏的错觉。
看到一个夜市,只是现在还太早小摊都没开,晚上应该很热闹。记下这个地儿,准备晚点再来瞧瞧。
干粮都吃完了,准备去超市买的吃的。跟内地城市一样,大超市在商场的负一楼。进入商场后,看到一间特别好看的花店,简约,干净,清爽。很喜欢这里,也特别喜欢这句话:唯有花与美不能辜负。
进入超市,出乎我意料的是超市真的是非常大,比深圳的家乐福沃尔玛还大,种类超级齐全。依旧是逛了半天最后只选了一袋牛奶和一包饼干,还有一点水果。明天就走了,买多了也吃不完。
随意的走着,逛着,看着。
走到某条街道上,还能看到尼色日山和扎什伦布寺。光秃秃的大山,在蓝天下显得特别沧桑和高大。拍的照片不小心被误删了。
天色渐晚,又来到珠峰惠工夜市。小彩灯亮起来了,彩旗也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此刻人多了起来,熙熙攘攘,很是热闹。看着这繁华喧嚣的人间烟火气息,想着今早上在珠峰的无尽苍茫荒芜,还有下午在扎寺的宁静庄严神圣,一个个场景切换的让人应接不暇。
这个夜市跟我们常见的夜市街、小吃街类似,里面很多小摊,卖吃的喝的小工艺品之类的。一趟走下来,没有看到特别想吃的,好像西藏确实没有什么街头特色小吃。
路过一间蛋糕店,被浓浓的奶香味吸引进来的。里面很大,各种香喷喷的诱人蛋糕面包,馋的我都流口水了。不过还是啥都没买,贵呀……
门口的椅子上,坐着一个萌萌的面包师,一手抱着两根法棍,一手比着“耶”的手势,等着我给她拍照呢。
晃晃悠悠,回到客栈十点多了。
贪便宜选的小客栈小房间,没有独立卫生间,一层楼只有一个厕所和一间公共浴室。这倒没什么,但问题是没热水啊,没法洗头洗澡。仔细算算,上前天转完山回来在塔尔钦洗了,前天在萨嘎就没洗,昨晚在珠峰也没法洗,想着今晚好好洗洗明天就回去了。可现在今晚也洗不了,明晚在机场过夜依旧洗不了,后天早上要直接去公司上班,我的天,怎么见人啊……什么,就用冷水洗?我知道现在是大夏天,可这是在海拔四千米的西藏啊,比深圳冬天还冷,水冰冷刺骨,我是没有那个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