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宁德三日,
美哉山海之间
——福建宁德太姥山、霞浦、大嵛山岛
○ 板鞋小白
第一次宁德之行是在2015年初夏。人在“驴”途户外群18人小队轻装上阵,一次全程无虐点的悠闲之旅。在宁德的三天,雨神附体,全程雾里看影,倒也别有一番滋味。照例,包车从常州出发,直奔福建而去。
傍海仙山,云梦仙境,初游太姥
太姥山是我们此次宁德行的第一站,天空飘着小雨,稍做一下防晒就下了车。在门口合影时,一只自来熟的大黄成功抢镜。
太姥(mǔ)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挺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相传尧时老母种蓝(蓝草,其汁色蓝,榨之以染布帛)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称“太姥”。海上仙都之名由此而来。
太姥山岩石为粗粒花岗岩,是小型式峰林为主的地貌类型,是国内唯一的花岗岩丘陵的地形上发育的峰林地貌的地区,也是国内晶洞花岗岩带上唯一的峰林地貌。
此等地貌形成的奇景有着雾中也无法掩盖的磅薄气势。
太姥山临海多雾,每年的雾季达一百多天,三分之一的概率被我们赶上了。行在雾中,近的薄雾袅袅,宛如秘境,远的,浓雾开处,似有仙山遗石,天工开物。同行的伙伴也平添了一分仙气。
太姥山的奇石无缘得见,雾中探洞却是难得的体验。据权威部门统计,此处有100多处洞穴,全部走一遍,要二十多天。
我们从一处低矮陡峭的入口入洞,一路行来,只觉洞连洞,洞套洞,一洞又一洞。有的洞需要照明设备才能行进,更多的洞像是仙人松散堆砌的巨石,折腰前行,一抬头,就见天光从似乎摇摇欲坠的巨石间倾泻下来。
(太姥山著名岩洞:一片瓦)
更有如乱石垒叠,洞顶不足半人高,需弓腰折背,手足并用而过的“三折腰”。( 太姥山著名岩洞)
往东行,更有一线天,也是个奇妙的岩洞,长200米,高60米,洞壁陡立,顶开一线。狭窄处很是考验身材呢(据说有队友是吸着肚子过去的,偷笑),洞内道路也颇具难度,台阶高低宽狭,曲折盘旋。
可能是天气的原因,游人不多,雾中景区更显清灵。视线不佳的情况下,听觉变得更加敏锐起来。探洞时,时有各种水声引入耳内,有水滴石穿般的叮咚声;有屋檐雨水般的滴答声;有风过雨帘般的沙沙声……
探洞之行颇费了我们一番体力,出一线天时,发现有游人逆向而行,劝说了几句(出入口有标识,此种狭长洞穴真的只能单向行走)。看到有游客光着膀子也提醒了一下(狭窄处极易刮伤皮肤)。
去往太姥山著名景点九鲤湖,此时,雾气大盛,似是仙人关闭洞府,阻挡我等凡人的窥探。于是,带着下次还来的憧憬离开了太姥山。(2017的元旦我们又来了,是个大晴天,美景一览无余,灭哈哈哈~~)
(九鲤湖只能看到自己)
Ps:此处是太姥山少有的山水景色,因为地貌,太姥山“存不住水”,一下雨,雨水迅速顺着山石洞窟流向地下。。
雾里看景,最美滩涂,美哉霞浦
夜宿霞浦,第二天开启霞浦摄影点之旅。
霞浦滩涂、东安渔村、南湾围网、沙江“S”大拐弯 (入选申奥宣传片的美景) ……福建海岸的特色都在这里。
可惜雾里看景,影影绰绰,恨不分明。所以,这一天最难得的就是游人稀少的清静感了。
Ps;2017年来的时候是很完美哒~
燕子湖畔,海山之间,大嵛山岛
下午,直奔大嵛山岛,乘坐渡轮上岛,夜宿国际级宿营地。
大嵛山岛,海水环绕中,一个如盂状的岛屿,其间有一大一小两个淡水湖,状如燕子的湖泊尤为著名,湖四周山坡平缓,是有“南国天山”之誉的万亩草场。
在碧波万顷的东海之上竟有如此神奇的地方!站在海拔仅为50米的大嵛山岛之巅,一眼望去, 山、湖、草、海在此相聚、相成。
图1
岛上,人多店少,扎营是大多数人的住宿选择。尤其在此美景之中与海天相接,与自然的亲近之意无法言表。
营地是在山坡上开设的梯田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非常自觉,安静、有序、不留下半点垃圾。
转天一早,沿着岛上的小路穿梭于海、山、湖、草之间,心旷神怡~
剩下的碎碎念:
燕子湖水温在26度左右,近岸处水深1.4米左右,非常适合游泳。(此数据是下湖游泳的外国游客告知的。)不过此处是禁止游泳的。(有牌子的哦)
(每到一处都要2一下)
队友还救了一只被雨打湿翅膀的小海燕,团团的一只,比麻雀大多了。(时隔数年,照片找不到了,果然,游记还是要趁热写啊~)
在海边饮食自然是海鲜啊!
悠哉宁德三日,美哉山海之间!
下次游记就上2017 元旦的霞浦大片之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