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水汽充沛,雾气又腾腾地升起,远处的雪山若隐若现,巨大冰川近在咫尺,树木花草上挂满晶莹的露珠……真是神仙般的地方,正在这神仙的自留地里喝茶发呆,漫步聊天,悠然自得。梅里北坡环线,从亚贡村出发绕着山谷环线一圈又回到亚贡村,历时5天就像在神仙的居住地走了一遭,巍峨的、峻峭的、妖娆的、迷惑的、艳丽的……千姿百态在梅里雪山的山谷中独自美丽。

山·殇
梅里雪山其实就是太子十三峰,有一段悲伤的过往,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在攀登卡瓦格博即将冲顶之时遭遇雪崩,17名队员遇难,这是迄今为止人类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难。也正因为这次事故我国在2001年正式立法,不再允许攀登卡瓦格博神山,至此神山依然为处女峰,对于卡瓦格博的挑战,没有人能到达终点。
Snow mountain
More
“短短21年的人生,就这样结束了”小林尚礼的两位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也在这次山难中遇难,他成为那个被留下来的人,一直未有停止找寻队员的遗体,而他本来的生命轨迹也被梅里雪山所改变,当年那个21岁的小林到现在还会想起卡瓦格博上的朋友……
梅里雪山群纬度低,地形气候复杂降雪量大,因此极其容易发生雪崩,虽为6000米级雪山,但其攀登难度不亚于8000米级的雪山。这是我第二次到访飞来寺,今年是梅里山难30周年,似乎多了一层意义,希望每个人都有一颗敬畏大自然的心,尊重并热爱,可以用脚步去量度但不要试图去征服。


我们都是神的孩子,受到神的眷顾,在神山脚下难得一见到卡瓦格博的日照金山,金色的阳光从卡瓦格博的顶尖开始一点一点洒下来,此时庄严又神圣,似乎明白藏族人为什么把卡瓦格博奉为藏传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此次旅程最大的收获之一是发现神女峰之美,如果说卡瓦格博是伟岸的王者,神女峰则是俊美的女神,将军峰就是敦厚的老实人……
左右滑动查看
“神山就像亲人一样”,藏族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转山,祈求神山的保护,同时也竭尽全力保护神山。




这次走的是梅里北坡,一条网红路线,可以近距离观赏到芒框腊卡、奶日顶卡、狮子座雪山及其冰川,蔚为壮观。

宁死不屈
梅里北坡线路设计有一定的强度,主要在于最后两天对体能要求高。但其实相对完整的梅里北坡环线来讲,难度已经大大减低。
滇藏垭口5200米,我们需要从4200米的营地出发一路爬升,相当于攀登一次四姑娘二峰。
最后一天出山路17公里,需要先下降再爬升然后一路下降到3000米的亚贡村,下坡路长达10公里,对于膝盖很不友好。即使平时有坚持锻炼,对于高海拔的艰难也不是意志可以改变的。



Mike,一位在中国多年的美国友人,热爱中国文化也热爱大自然,之前就去过雨崩村徒步。然而在徒步第二天就开始高反呕吐,第三天翻越次丁垭口之后因为鞋子不合适,连脚拇指都开始疼痛。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会放弃滇藏垭口的时候,我在路上遇到了他……
“Mike,滇藏垭口不要去了,我陪你下撤吧。”我半开玩笑地跟他调侃,Mike却很认真地回复“宁死不屈”多么倔强而且可爱的人儿呀。
梦瑶是Mike的爱人,很可爱的女孩,第一次来徒步“我以后再也不徒步了”出山那天她正式宣布,这是每个户外人的口号吧。
朱阿姨是团里年纪最大的队友了,今年69岁,身体素质棒棒绝不比小伙子差。在翻越次丁垭口之后,朱阿姨就说要放弃滇藏垭口,可是第二天我又在去往滇藏垭口的路上遇到她。
阿姨是和爱人结伴出来的“我第一次徒步是去雨崩村,09年,当时什么都没有准备穿了双球鞋便出发”“当时脚也磨了,人也走崩溃了,美丽的景色从来只有肯坚持的人能看得到。”每次朱阿姨讲话,叔叔都会一脸宠溺地看着,时不时赞美两句,真是神仙般的眷侣。


徒步就是左脚右脚、左脚右脚一步一脚印坚持下去;
崔大哥说“出发就好了”;
我说“出发是最难的”。

风起云涌
在山谷里漫步5天,遇见种种美好,也有浅浅的遗憾。在这里晚上基本都会下小雨,清晨水汽便往下沉,明亮的丰满的水滴挂在植物上,透过阳光使人动情。汪曾祺形容昆明“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而我觉得梅里是“秋意浓,漫天秋叶舞秋风,人间送小温”。



干燥而热烈的太阳遇到山谷的水汽,让山间变幻莫测,水雾时而腾腾升起,时而徐徐散去,雪山始终云雾弥漫,变幻莫测的云雾让雪山冰川变得更加迷人,无论晴雨晨昏都让人如痴如醉。
行者如同行走在仙境般,如此的不真实,每一次驻足,每一个回头都是新的风景线。我们恍惚被遗忘在这个神仙的自留地中,心甘情愿地。



露水打湿了鲜花,
雨水亲吻了落叶,
清风抚慰过枝桠,
鸟儿飞向了蓝天,
流星划破了夜空,
红日吵醒了黎明,
咿呀咿呀……
我们的身影醉入了这秋天的诗意中,迷失在梅里的山谷中。




一鸣说“每次经过达拉垭口都是大雾,我已经默认这个垭口是这样的,结果有一次天气非常好,看到三座神山同框,可惜没带相机”“这次我就带着相机蹲在这里等,只要足够虔诚一定能再碰到”,可惜最后一鸣还是没等到下午天气好的时候就走了,而我虽然也没碰到却很有幸能给行者与奶日顶卡来个同框。



一叶知秋
北国秋意已浓,生于南方的我每年总会孜孜不倦地去追秋扫黄,在凛冽的清晨,拾起一片红叶,不知不觉已经走到密林深处。
“有机会你也来韩国看红叶,漫山遍野的”不知道第几次跟崔大哥结伴来爬山,他总爱讲家乡的事而我爱听故事……
“韩国都是山地,很少平原,我家附近就很多山,没有像梅里雪山这么高,秋天叶子会变红,冬天会下雪。”
“那崔哥你觉得哪里的红叶最好看呢。”
“都很好,长白山的我也去过,跟我家乡的很像啊。”
“我很想学滑雪也想学潜水。”
“那么你要想好想做哪一样,一步一步来。”
崔大哥比我年长很多,我就是个黄毛丫头一样很多很多想法,他总会告诉我事情要一件一件做,饭要一口一口吃,就像地球围绕这太阳一样,每件事情都有一个核心。
崔哥说“太阳没有了,地球还有吗?”
地球会不会一直存在不知道,但只有有阳光的地方总能找到缝隙透出光来,再密的林间也会变得斑驳动人,一闪一跳的,就像在爱丽丝的梦境中。
左右滑动查看
如果有一天,只剩下星辰大海日暮黄昏;
那便约上不同的旅伴,在人间贩卖自由;
告诉写字楼里的人们,高跟鞋到达不来的地方;
给操持家务的妇人唱山林大海的耳语;
还有餐桌上应酬的人们,除了索然无味的海味山珍,还有让人大快朵颐的馒头咸菜;
签合同的笔也可以用来绘画生活;
敲打键盘的双手也能按下快门留住美好;
踩高跟鞋的双脚也可以在山野中奔跑……
80岁再去20岁想去的地方,已经毫无意义,很多事情没有来日方长,只有马上行动,我要现在的快乐。

温暖
旅途中总会遇到很多温暖的人,我总喜欢把故事记录起来,在无助的时候翻阅,总能熬过漆黑的长夜。
室友糖果姐姐是资深的老驴,教会我很多露营技巧,我很依赖她。糖果姐走得快,而我喜欢闲庭信步,总是追不上她的步伐,每回到营地总是把我们的帐篷都搭好了,温暖舒适,即便下雨也能保持干燥。
“楚楚,你要提高下山的技巧,不然走得太慢没有机动时间会很被动。”
“我很担心Mike不知道怎么样了,他高反了。”
“楚楚,你怎么这么慢呢,大伙都回来啦。”
糖果姐姐就像老婆婆一样,在营地踱步喝茶,还有睡觉。我们两个永远是“敌不动我不动”,看谁熬不住第一个爬起床。

胡大哥却是另外的性格,他跟糖果姐都是资深驴友,每天都起的很早,早早起来给大伙烧好热水开始在帐外呼唤,“楚楚要水吗”“小朱要水吗”“糖果要水吗”大冷天里这一壶热水实在是太有必要了。大哥还喜欢喝茶,每回很早到营地就开始煮水冲茶,吸引一班茶友围观。
对于摄影爱好者,这一路的风景实在让人留恋,快门总觉得按的不够快,两天竟然拍完两张储存卡。好在有小朱这个多啦A梦,他的包包里永远都会有你需要的东西,他的储存卡给了我希望。
17公里的出山路,其中有10公里是下坡,我后腿筋络在第一天就拉到了,连续几天山路已经到极限,这一天出山,每一步都走的很辛苦。好在崔大哥一直在我身后“你腿拉伤了,我帮你背包,包包重对腿一定有影响的”一再坚持帮我背包包,从来习惯独立的人此刻只有无言感激。
“我高中的时候是打排球的,输的人要请吃东西。”
“现在喜欢跑步,你也跑起来,慢慢会喜欢的,也可以锻炼体能。”
“以后还要约起来去爬山啊。”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转身便能看到崔哥一直在我身后,陪我聊天走完下山的路,很温暖。

(照片来自“响当当”)
旅程中遇到很多温暖有趣的人,因为这些小伙伴旅途变得温馨自在。
做一个有趣的人
走走停停
会哄自己开心
也懂得让别人自在。
(照片来自“响当当”)

关于行程
DAY1:飞来寺——亚贡村——竹林营地,这一天说轻松也不轻松,困难也不困难,主要是天气比较热需要多带些水,一路比较好走,坡度不大,会遇到第一个悬崖横切,恐高者需要克服一下。走走停停一般下午3、4点能到营地,还是比较轻松的路程。
DAY2:竹林营地——坡均营地,全程仅有5公里,可都是上坡路,路程比较短,可以轻轻松松边走边拍,出了密林即将到达坡均营地之前风景指数可以给五颗星,我大约中午12点就到营地,中午在过河处停留很久,吃吃路餐拍拍照。到达营地会有半天时间开始泡茶聊天晒太阳,体力好的小伙伴可以营地周边走走,看看冰川瀑布,很享受的过程。
DAY3:坡均营地——次丁垭口——坡将营地,这一天路程也不算远,主要是要翻越垭口,但绝美的风景就在今天,天气好的时候在山脊线行走,雪山冰川近在咫尺,非常震撼,虽然我们天气差强人意,可是云雾也赋予冰川另一个美感。
DAY4:坡将营地——滇藏垭口——坡将营地,坡将营地海拔4200米,滇藏垭口海拔5200米,这一段路程直接拔高1000米,全程上坡路,与四姑娘二峰的冲顶日的路程很像,几乎都是碎石路,天气好的时候还算是好走的。到达滇藏垭口会看到一排雪山一字排开,蔚为壮观,当然也可能运气不好都是浓雾。我们运气不算太好但也不差,雪山的窗口期已过,又被云遮盖,但还能看到双湖。
DAY5:坡将营地——达拉以古——亚贡村,今日出山,路程很长,17公里,营地出发需要先下降然后再爬升到达拉以古,之后便一路下降到海拔大约3000米的亚贡村,对膝盖不太友好,可是眼睛却在天堂,整个行程的秋色几乎都是在这一天看完了。


这是普通驴友所能到达的环线徒步,传统的梅里北坡环线是需要重装的,从DAY4开始有所区别,传统环线第四天需要重装翻过滇藏垭口后不返程,直接下撤后再翻越4800米的垭口到达达拉营地扎营,第五天再从达拉营地下撤到亚贡村,对体能要求非常大。
总的来说,这是一条眼睛在天堂身体不在地狱的绝美线路,澎渤大气又温婉可人,可盐可甜非常百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