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启公园游记

文/刘献洛
这既是一座公园,又是一座墓地,也是一座纪念馆。这是繁华闹市中的一处清净地,也是休闲纳凉、锻炼身体的好地方。
它的面积很小,仅有1.32万平方米,对于我这样走路比较快的人来讲,不到20分钟就可以游览完毕。它就是位于上海市徐家汇南丹路17号的光启公园。
众所周知,徐家汇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据说它是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其它三个分别是江湾-五角场、真如,花木。
徐家汇名字来源于明代,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曾在此建农庄,并从事农业实验,其后代在此繁衍生息,后渐成集镇。因地处肇嘉浜、蒲汇塘、法华泾三水的交汇处,因而取名“徐家汇”。
光启公园就隐蔽在繁华热闹的徐家汇市中心,如果不是特别造访,一般是很难发现的。
光启公园最初叫南丹公园,后来为了纪念徐光启,而改名为光启公园。
徐光启是谁?请看百度百科介绍:

公园有个大门和侧门。一踏入大门,右手边是门卫室,旁边是关于光启公园的简介和游园守则。

正中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下流水淙淙。踏上石拱桥,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三门石牌坊。石牌坊正中上方题“文武元勋”,右边题“熙朝元辅”,左边题“王佐儒宗”。

正中额下题:“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阙”。石牌坊镌有对联,上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正门左边是一块巨石,巨石上方刻有徐光启头像,头像下面居中刻有一行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徐光启纪念馆”。

再往左边是公园侧门,侧门上书“光启公园”,外面是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光启墓”等字样。
我这人向来是没有方向感的,所到之处只能凭微弱的记忆力和照片来尽力还原了。
牌坊后面是一条宽阔的步道,步道两侧应该是按官制而雕刻的“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各两对。

再往里面走,可以看到一个高大的大理石十字架。按理说,徐光启是一名明朝的官员,为何要在墓前立一副象征天主教的十字架呢?
这就要从徐光启的信仰谈起了。随着“西学东渐”逐渐深入,在广东期间,徐光启认识了耶稣会士郭居静。
而后在南京,恩师焦竑的引荐下,认识了耶稣会士利玛窦。由耶稣会士罗如望(Jean de Rocha)受洗加入天主教,获教名保禄(Paul)。
现如今在徐家汇浦西路158号的天主教堂,就是依照徐光启当初所建教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他邀请郭居静到他的故乡上海传教,这成为天主教传入上海之始。并很快就有几百人信耶稣,成为上海历史上第一批信徒。
徐光启既为一品官员,又是天主教徒,所以其墓前既立了墓碑,也立了一座十字架。这座十字架高约5 米,上横刻着“十字圣架,百世瞻依”八字。十字架基座南面是拉丁文墓志铭,其他东西北三面是马相伯撰文。原十字架早已不复存在,现存的是1903年新立。
十字架后面就是徐光启墓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徐光启墓是徐汇区政府按照1903年纪念活动时的样子修复的。徐光启是1641年入葬的,这之前既没有文献图纸留下,更没有照片留下,所以无法复原到最初模样。
原墓地占地20亩,共有10个墓穴,葬徐光启及其夫人吴氏,左右是四个孙子夫妇。墓地东有碑廊,刻徐光启画像、明人查继佐撰的传记以及徐光启手稿。

走过碑廊,踅到右后边,是一片草地,夹杂着一颗颗参天大树。不得不说,光启公园虽小,但是植被覆盖率还是挺高的。植物的种类也是比较丰富的。在绿竹掩映下,可以看到徐光启督造大炮的雕像。
沿着公园最里面的小路一直走下去,就到了光启墓的后面,绿草地中间腾出空间,修建了简单的健身器材和石凳,有人在锻炼身体,有人在石凳上小憩。
看那一颗颗水杉,笔直的树干,像是一个个卫兵在日夜守护光启墓。
这个公园面积不大,风景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 这里埋葬着明代科学家、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从而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我之前来过这里,只不过来去匆匆,没有认真欣赏罢了。这次来,是因为妻子去了徐家汇天主教堂做礼拜。而父亲又听不懂英文,所以我就想了个两全其美之法。妻子去做礼拜,我带父亲去附近逛逛。
城市里呆久了,人都有一种想逃离的感觉,那种高楼大厦的窒息感,那种车水马龙的厌恶感,都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冲动。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去附近的光启公园。
我沿着光启墓后面的小径前行,看到一对母女坐在长凳上小憩。老人似乎有点腿脚不便,女儿不停地帮她按摩。这情景让人甚为感动。
我带着父亲踅到一丛苦竹林处,纤细的竹竿,一团团一簇簇,其间留出一条林荫小道,我连忙喊父亲驻足拍照。竹林尽头已经可以看到铁栅栏,以及公园外边匆匆的行人了。
我低着头,若有所思,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公园内的小湖边。回头看,父亲却在健身器材上乐呵呵的锻炼身体。
这几日,阴晴不定,气温也是忽热忽冷。其时,风和日丽,在湖边长廊休息的人也不少,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在打盹,有的人在吃饭,有的人在喂鱼,有的人谈笑风生,有的人默默不语……

父亲笑着说,这公园真小,转了没多大一会,就结束了?
我说,看那边像是还有一条小路,咱们过去看看。
那边就是我提到的侧门旁边的一条小径。两旁矗立着一些残存的石头遗迹,还有华表之类。华表顶端雕有狮子和仙鹤,也许是官位的象征……旁边的两块断石,也有动物的雕刻。

猛然想起,不是说这里有徐光启纪念馆吗?来了几次,怎么没看到呢?
向前二十米远,远远的看见一座粉墙黛瓦的院落,我想那应该就是纪念馆了吧?

石门上雕刻着四个大字“南春华堂”,据说南春华堂建于明代弘治末年至正德年间,原址在梅陇路5号,是明代一位官绅告老还乡之所,原名裕德堂。后家道败落而变卖房产。因为裕德堂的北面有诗人黄瑾的别墅春华堂,所以称它为南春华堂。
2005年,出于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目的,南春华堂从原址梅陇迁移到光启公园。原放置在光启墓前的徐光启雕像也移到院内,于是有了今天的徐光启纪念馆。
徐光启雕像所在的地方就是前厅。

在后厅院落中,树立着一个勾股定理演示装置。我不禁感叹,试问自古至今,哪位官员有如此先进理念?估计唯有徐光启一人了吧!他不仅仅仅是一位廉洁奉公的好官,更是一位兴趣广泛的多方位人才。他关注和实践的范围有军事、科学、农学、数学、宗教、翻译、天文、历法等等。他在很多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明末爱国科学家、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

勾股定理演算装置
徐光启纪念馆,由照壁、碑廊、厢房、厅堂等部分组成,分为四大陈列:徐光启平生、《农政全书》与《几何原本》、《崇祯历书》与《徐氏庖言》以及徐光启与上海。

后院屋内有五块白色木板,据说是五连屏,寓意光前启后,会通超胜。

坤舆万国全图
突然,我的电话铃声响起,我才发觉教堂弥撒活动已经结束,我该去接她们了,于是我和父亲快步离开了光启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