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计划爬山的。奈何天空烟雨蒙蒙,才子说,那就去奉化大堰走走吧。就这样,我、才子、Wendy、雀、红芳、芊母女、年哥、娜娜一行9人,沿途转转181—501—503三趟公交线路后,与“中国最美乡愁小镇”——大堰适逢其会、不期而遇了……

大堰地处宁波奉化西南一隅
这里水环山绕、相映成趣
是宁波罕有的无污染“天然世外桃源”
有着极具原生态风情、清冷旧梦的老屋
古老的石井折射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农耕文明
绵延着的乡村民俗文化牵引着我们前来探寻、感悟
柏坑水库,又称“甬江源”、“小三峡”,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当时大堰人民用肩扛手提的方法,花费十年时间建成的,造型独特,号称“浙东第一双曲石拱坝”。曾吸引2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亚太小水电站机构的有关专家和官员前来参观考察。水库集发电、养鱼、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心宿甬江源度假村和“浙东第一飘”美誉的柏坑漂流紧依水库而建,是一处集休闲、旅游、运动、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理想目的地。





一派溪山千古秀,三江合水万年流
甬江源头,既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又佩服改造自然造福桑梓的劳动人民!
柏坑村,地处奉化江上游
一条宽阔的溪滩穿村而过
溪水或浅或深,清澈纯净
水底有很多小鱼儿在悠游
村的四周群山连绵,万木茐茏
置身其间,宛如走进了一个梦幻般的绿野仙境
仿佛自己正悠游在丽江或是湘西
如梦,如醉,如诗,如歌
只愿时光,慢一点,再慢一点






柏坑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村中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规模较大
还有保存完好的古戏台、祠堂、廊桥、亭台楼阁
一砖一瓦,一椽一木
都深深的打上了岁月的印记
“从前慢”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徜徉在柏坑县溪的两岸
错落有致、古色古的民居沿溪而建
在雨巷中与曼妙女郎来了一次悸动的邂逅
白鹭在牛背上歇息, 松针开始掉落
鱼儿在溪涧里穿梭,偶尔有红蜻蜓掠过水面
世界是那样的安静,仿佛都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让心灵柔软的地方,总是充满诗情画意

大堰村原称大万竹,为纪念宋时一周姓县令发动村民在村边河道中筑了一道石垒活动坝,该坝既可灌溉细田畈400余亩田地,又保证了泄洪安全,故改名为大堰。镇名也因村名而来。镇上有白阊门、明代尚书王钫故居、著名作家王任叔(巴人)故居等人文古迹。
作为有名的民宿聚集地,这里还散落着“琴海缘”、“廊桥遗梦”、“花雨醉”、“迷蝶香”等风格各异的精品民宿,每一家都有让你无法抗拒的味道。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据汪氏家谱记载,唐末为避乱世,汪氏先祖投奔江南,约南宋时廿二府君文吉公自徽州迁来四明定居,李白之友汪伦乃常照远祖。
常照村虽小,但村中道路干净整洁,内容丰富的文化栏,窨井盖上的涂鸦,水渠、墙壁上的盆载,还有古民居、古庙、古树群、古桥等无不彰显出常照这个古村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福星桥:俗称“五孔桥”,它是“浙江最长的多孔联拱石桥”,“宁波十大名桥”之一。传说这座桥是普陀山的净修和尚发起修建的,故事发生在清光绪十七年,净修和尚自称受观音菩萨指引来这里造桥。七年后,桥终于建成,方便了周边居民出行,人们因此称净修为“福星”,桥便取名“福星桥”。附近村子为讨吉利,更名为“常照村”,连起来便是“福星常照”之意。
置身于桥边,静听流水清韵,仰望群山青色,微风拂面,飘飘欲仙。



湖边桥村,宁波市第一任工会委员长(主席)王鲲的故乡,毗邻宁波首批洁美乡村常照。这是此行中最有情怀的一个小村落。村里的30多个墙面绘满了以“乡愁、红色、绿色”为主题的壁画,气势宏伟、结构完整、色彩生动、情景交融,参与感很强,甚是吸引人眼球。据说这些壁画还都是由中国美院设计制作的。原来是出自名家之手,怪不得声远播了。



前方高能,一大波戏精正在袭来……








大堰,有青山,有碧水,有客栈,有风情
青砖黛瓦,古道人家,夕阳下炊烟袅袅
是一个适宜寻梦乡愁的地方
下次有机会再来
定要搬一张竹椅,手握一杯清茶
在大堰溪畔听风,听雨,听故事
切身慢慢的感受大堰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