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西安游记】高家大院

高家大院

 

高家大院位于西安莲湖区北院门,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是清代榜眼高岳崧的故居。高岳崧祖籍江苏镇江,清同治十年参加科举考试,被皇帝钦点榜眼,得御赐“榜眼及第”牌匾。从明崇祯十四年至清同治十年,高家本族七代为官,是西安历史上有名的七世官宅。

 

 

 

高家大院总占地面积8.9亩,是西安古城内在原址上恢复、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历时时间最长的一座官宅大院。整个院落为三院四进式,完整保存客房、厅房、厢房、正房、书房、花园、祠堂、私塾、戏楼等不同功能的房间。院内方正对称的格局,尊卑有序的空间,浑厚敦实的风格,闹中取静的院落,隔绝尘嚣。

 

门房

门房位于大门内侧,是看门人居住之所。古代大户人家均有看门之人,负责看守院落大门,通传来客,夜间则负责守夜,故也称“守夜人”。

 

 

北客房

客房为食客居住之所。食客,指旧时寄食于豪门贵家,帮忙帮闲的门客。食客居住在主家,有的擅长出谋划策,有的擅长诗书文章,各有特长。

 

前言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取士权归属中央所有。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六零五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一九零五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历经一千三百余年。

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注重古典人文知识,对中国古代儒家经学、文学、史学,以及对古代中国社会都产生过深刻影响。科举彰显公平竞争,学子寒窗苦读十载无人识,一举高中天下知,且就有可能择优而仕,改变命运,无尚荣誉,光宗耀祖。

西安作为隋唐都城所在地,曾是科举文明的发祥地。尽管随着历史流转,教育中心迁移,科举及第者在国中不算很众,但历史积淀深厚。

本次展出,聚焦历史,以高岳崧科举经历为主线,旨在重拾烟云般的历史记忆,重温并传承华夏民族独创的科举文化蕴含的平等竞争精神,以夯强大中华文化自信,共筑我们今天的中国梦。

 

贡院

贡院是明清时期专为举行乡试,会试两级考试的场所,多位于京城及各省城的东南方向。贡院亦称棘围,闱场。贡院大门三重,门头既大门,二门为仪门,最后一道门龙门。正对龙门的建筑是明远楼,明远取自《大学》一书,考官可登楼事故,环视考场内外。号舍以千字文顺序排列,考生对号入座。每间号舍高六尺,宽三尺,深四尺,整体不足两平方米。舍口没门,内墙两边砌有上下离地一点五尺的砖槽,可搁活动木板,白天将木板安在上面,学子在其上答卷,晚上做为睡觉的地方。明远楼后是至公堂,为东西监临,掌卷,受卷官等外帘官办公居住的场所。至公堂后有一进为外帘官写榜的地方,后檐墙有门,称为外帘门,内帘官员在科考前入内后随即封闭。内帘官生活办公区域为衡鉴堂,堂东西院落为主考,内监视,内收掌等内帘官批阅试卷评定名次及日常起居的居所。

 

榜眼高岳崧

榜眼高岳崧高岳崧,字峻生,号幼潭、陕西西安府长安县人,乙巳年生。高家世居长安县京兆二坊,族中为官者甚众,有文记载者十二人。其父高景清,字春潭,赏戴花翎议叙道员,诰封中议大夫。高岳崧受家风影响,自小嗜好读书,以禀生资格入官学。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名列第一百九名,会试中式,名列三百十四名,同治十年,参加殿试,于三百二十三名应试者中获一甲第二名,钦点榜眼,赐进士及第,朝考入选,钦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元年,高岳崧奏则请增乡试名额,得圣旨准其所请,从此陕西多增十个举人为定例。同年父亲去世,扶父灵返陕,悲痛积劳而亡,年仅三十一岁。妻子陈氏出生官宦世家,有一子,一女,子高彝,官至甘肃宁朔知县。

 

科举典故

金榜题名

殿试结束后,填榜官将一甲三名,二三甲诸名按照格式写在榜上。因榜所用纸是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金黄色纸,故名金榜。榜表里二层,大小一式两份,小金榜交奏事处进呈皇帝御览后存档大内,大金榜则由内阁学士捧至乾清宫铃盖皇帝之宝,于传胪之日公开张挂,故将考中进士者称金榜题名。

连中三元
三元:科举中将在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成为解元、会元、状元,三者合称“三元”。而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中第一名者,称“连中三元”。在中国长达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状元共七百八十名,而连中三元者仅有一十七人,可以说,连中三元是古代读书人毕生之夙愿。

科举四宴
科举四宴是指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会武宴,由朝廷或地方长官举办,宴请乡会两试新科举子,进士。前两宴为文科宴,后两宴为武科宴。鹿鸣宴:因其宴上歌“鹿鸣”诗得名。琼林宴最初在琼林苑举行,故称此宴为“琼林宴”。鹰扬宴诗武科乡试放榜后而设的宴会。会武宴诗武科殿试放榜后在兵部为武科新进士举行的宴会。

雁塔题名

“雁塔题名”始于唐代,科举考取功名后,新科状元及进士齐聚大雁塔下,选取当中善长书法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时间用墨笔题在塔壁上,并将此视为非常荣幸之事,风俗之盛以至题名遍布塔院四壁,唐后,题名之事虽有延续,但进士们多在京城题名,大雁塔题名也仅限陕甘两省乡试举人,题名也仅刻石竖碑,立于塔下。

 

 

南客房

养士之风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当时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社会风气,时人皆以能更多地收养门客为荣,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战国四君子”, 古人谓之“楚有春申、齐有孟尝、魏有信陵、赵有平原”。

 

迎紫厅

此厅为高家的厅房,因其坐西朝东,为迎紫气东来,故厅名为“迎紫厅”。厅房是主人接待宾客之处,门客也多在此地与主人议事。此外,厅房还为家中的举行礼仪活动之地,如家中举行婚礼,则在厅房举行礼仪,拜天地、拜高堂。

 

凝瑞厅

主人在接待宾客之时,女眷退至此厅,故此厅也名“退厅”。“退厅”也作为女主人接待女宾客之所,因而比主过厅较小一些。因中国古代有“ 天圆地方”之说,古人认为男为天,女为地”故此厅中承重柱为方形。

 

在中堂

 

北厢房

北厢房是未成婚的少爷居住的地方,长子住在楼下。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因而供儿子居住的北厢房比供女儿居住的南厢房空间更为宽敞,房檐也高十五公分。

 

 

南厢房

厢房在正方房的两侧,高家正房面朝东方,两侧有南、北两个厢房。南厢房是未出阁的女子所居住的,又称为“绣楼”。小姐住在楼上,非重大情况不下楼,她的贴身丫鬟住在楼下服侍她。

 

 

古典服饰博物馆

 

省室

“省”为反省之意。古代大户人家皆有家法,高家七世为官,家法更是严格,这间“省室”就是让犯了错误的家人反省的地方。

 

书房

此间房为书房,主人在此处理政务,读书练字,书房中曾有火炕,若是忙至深夜,可在此直接休息。高家主人自幼嗜好读书写字,擅长写文章,书法极佳,在当地颇有名望。

 

 

古井

高家古井,与高宅一同建造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井深2米。中国古代打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故百姓家里没有私井。这口井侧面反映出高家当时的社会地位很高。

 

 

养心阁

养心阁是私塾的教书先生饮食起居之所。私塾先生吃住在主家,负责教导家中孩子读书学习。高家诗书传家,为书香门第,教书先生也是当地享有名望、人品正直的饱学之士。

 

宗祠

宗祠是一个家族中地位最高的地方,也是地势最高的地方,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是整个家族的精神、文化、信仰的中心。古人认为逝去的祖先会保佑后人,所以在宗祠供奉历代祖先,祈求平安富贵。

 

养正学塾

“养正學塾”是指“修身养性,持心公正”之意,更是要“养天地之正气”。

“养正学塾”复与私塾之学,开启现私塾教育,名师传道授业,因材施教,学子遵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的要求,尊师重道,崇信义,入正道,启新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养正学塾”除了依旧带有浓郁的怀旧韵味之外,实际上更像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混合体·中国古代重全方位的人才培养,须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我们的现代教育模式轻视传统文化,忽略了对于民族精神、礼仪修养、素质情操的培养,这个意义上,恢复“私塾教育”是对传统文化的补课。

 

榜眼私塾

榜眼私塾清代西安府声名显赫的高氏家族,官居高位者众,以同治年间榜眼高岳崧为代表:高岳崧祖父高万全,官居二品通奉大夫,其父高景清,官至中议大夫,族中为官者多达数十人。高氏家族的昌盛,源于重教、重师的传统。

《礼记》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塾即私塾,是与官学相对的民间学校。

高家私塾对面设有养心閣,为塾师提供日常饮食起居。高家长辈亲自参与课程修订,商议主课、兼课,及刻程的先后順序。

私塾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与课程安排,除生病及年节外,不得无故告假。早起寅时上学,向塾师行礼后开始学业。塾师卯时授课。辰初二刻吃早饭,午正吃午饭。每天课休两次,其余时间不准到下屋或院外闲逛。塾师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五言杂字》作为蒙学识字课本,塾师领读,子弟跟读随着年岁增长,子弟须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塾师依高家子弟学习进度与能力之差异,因人,因材施教,研习六艺,为举业经世致用,上承中华精髓·以古文明之精粹启迪今人。

 

私塾

私塾是家中孩子读书习字的地方,有专门的教书先生教导孩子学习,所学为《四书》、《五经》等科举经世之学。高府私塾名为“养正书塾”,是希望族中后人修身养性、持心公正。

 

叠翠轩

 

大风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user,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广告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