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的城墙是古代城市的象征,那北京的城墙去哪儿了呢?
古代的北京城分为内外两城,共拥有长达24千米的城墙,并开有十六道城门。但如今大部分城门已经不见,而城墙更是近乎无处可寻。
今天带大家登上北京现存唯二之一,也是最长的一段明城墙,一起去感受一下当年固若金汤的北京城吧。
这是一张1905年拍摄的北京城墙照片,照片中可以看到护城河后绵延数千米的高大城墙、远处的角楼也清晰可见。
对于当年的“北漂”来说,给他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故宫、也不是天安门,而极大可能是一段段高大的城墙。
北京的城墙始建于元代,建成于明代,存在了七百余年的岁月。古代的北京城分为内城与外城,整体呈一个“凸”字型。
要想直到当年城墙的规模,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打开地图,找到北京的二环路,这就是北京城城墙的轮廓。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北京的城墙与城门基本完整保留。然而因为工业化城市的建设,50年代开始,外城城墙被全部拆除,到60年代,内城城墙也已全部拆除。
如今的明城墙,只剩下崇文门东侧、宣武门西侧保留下来的两段内城城墙。其中东侧这一段最长,保留最完整。
来到崇文门东大街,会发现在路边绿地公园的树荫后方,横亘着一堵高高的墙,这里就是如今唯二幸存的明城墙遗址之一——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
这段明城墙是市级重点保护单位,改造成休闲公园后,人们便在城墙下散步、锻炼。
此处的城墙如果剖开来看,是一堵梯形的墙,底部宽近20米,顶部宽16米。内部为夯土,外围砌砖,高度在12米左右。
如果你对这个高度没有什么概念的话,可以想象一下将八辆公交车并排停放,叠成三层,大概就和明城墙差不多高,差不多宽了。
来到城墙下方,在一些城砖上还能依稀有字迹可见。这是因为在明朝时期,城砖已经有了一套溯源机制,砖上会印有烧造年份与工匠姓名,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就能直接找到对应的负责人。
由此也能看出古代王朝对于城墙的重视,也能理解城墙之所以能够屹立七百余年巍然不动,也是因为建筑质量过硬。
而在城墙的某段位置,明明是保存很好的砖面,却密集的点缀着坑洼与破损,这是怎么造成的呢?
在城墙下的说明板上可以了解到,这是清末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炮弹轰击造成的弹坑。而在角楼的墙面上,还能发现八国联军留下的涂写刻画。
城墙不仅是古代王朝的防御工事,也是城市的象征,更是历史的见证。许多珍贵的文化信息也随着城砖的一块块拆除遁入了历史的烟尘里,再也不见了。
沿着城墙一路往东,远远的就能看见一座高大巍峨的城楼,这就是北京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城墙角楼。
这里也是明城墙遗址公园的主要景点,在门口买票,穿过城墙下的拱门,即可登上城墙与角楼。
角楼高17米,4面共有144个窗口用于射箭。角楼的内部目前设置为展览馆,主要展出古代北京的城墙与城市风貌、模型以及部分文物。
关于古城西安,有一句著名的“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说的是西安与城墙并行的铁路。
而在东南角楼这里,北京人的城墙下,也是北京人的火车。
在离城墙不远处,就坐落着北京站,这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火车站。北京站原址就建在前门附近,如今原址上的旧车站已经改为中国铁道博物馆。
1959年,北京修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的十大建筑,北京站便是其中之一,用时八个月即落成,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铁路客运站。
回到城墙上,由于靠近站点,这里列车密集,速度也不快。既可以见到高铁动车,也能看到很多有趣的火车机车与绿皮火车,是火车迷的最佳观景台。
不仅能看到火车,从城墙上往东看去,远处的国贸CBD也出现在天际线之上。站在古代的北京天际线,来遥看今日的北京天际线,确实有一种奇妙的感受。
除了城墙之上,在角楼下方的人行天桥附近也是观看火车的绝佳机位。
明城墙遗址公园
-
开放时间:8:30-17:00
-
门票信息:公园免费,如需登城墙与角楼,门票10元
-
预约方式:网络购票或现场购票
-
游览时长:1~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