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孜理塘 | 神山脚下牧场上鲜花盛开
- 摄影师大刀语录 -

“理塘的夏天虽然很短暂,



▲甘孜理塘|夏季,开满野花的格聂景区
有一个地方,只有雪山湖泊草原银河星空鸟语花香森林小溪,没有信号与网络的山谷,恍若隔世。

▲甘孜理塘|海拔4000米,毛垭草原平常一景
牧人可能不懂汉字,但是他们从来就不是自己文化的文盲。千年游牧,牧人在四季轮牧中返璞归真于生活本身。当秃鹫盘旋于天空,牛骨蚀于风中,生命在草原上来去无声。

▲甘孜理塘|毛垭草原内的若根措



▲甘孜理塘|与牦牛一起等待落日余晖


▲甘孜理塘|采花的曲西姑娘

▲甘孜理塘|来自阿根廷和马来西亚的情侣

▲甘孜理塘|夏天的彩虹
城市里川流的人群,不是低头就是垂头,不是在楼宇里就是在车与地铁中。我们似乎已经忘了上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时间,很少抬头仰望花蕾与云霞。每每遇到窗户外的远山或美好的火烧云,微信圈总是惊呼着转发这一奇观。可这样的场景,在理塘的夏天嘛,总会在风雨之后遇到彩虹,日落之时遇上晚霞,天黑之后望见星空。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牧人们,真的是见怪不惊,却在帐篷里煮上一碗酥油茶,欢声笑语中载歌载舞。牦牛们,也只顾低头吃草,享受草原美食。


▲甘孜理塘|远山,日落中的小金鱼,在余晖中游弋




“愿每一位爱上野马的人,



▲甘孜理塘|马背理塘,代代相传
理塘的牧民爱马,那是深入骨髓的,无论老少。一旦遇到好马,即使囊中羞涩也会想尽办法买下。



▲甘孜理塘|丁真和他的珍珠




▲甘孜理塘|年轻帅气康巴小伙





▲甘孜理塘|八月,理塘最大规模的赛马节
不同的村子会根据自身情况举办不同规模的表演和赛马。农耕区的人们以歌舞形式,牧区的自然以马为梦,在这里赛马似乎没有年龄段的区分,只要你会骑马,爱骑马,那就上马扬鞭。
▲甘孜理塘|夏季草原上的耍坝子,跳锅庄
男男女女围成里三层外三层,在绿色大地上绽放出五颜六色的格桑梅朵。
“白鹤啊,请借我一双翅膀,
我不会远走高飞,只到理塘转转便回。”

▲甘孜理塘|“东山顶上”网红打卡处
科尔寺墙外有座小山坡,山坡顶上挂满风马旗。平时人们在这里转经,祈福。从仓央嘉措的诗歌里,我们找到灵感将这座海拔4000米的小山坡命名为“东山顶”,在“东山顶”上,可以看到理塘县城全貌。如果您有机会来到这里,请别错过这里的日月。



▲甘孜理塘|长青春科尔寺
理塘县处于康巴藏区腹地,是康巴文化、游牧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许多寺庙都有超过千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青春科尔寺又称理塘寺,于1580年由第三世达赖喇嘛创建,是康巴藏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黄教寺庙。

▲甘孜理塘|隐匿在山谷与花海中的萨迦派寺庙


▲甘孜理塘|火焰般夕阳下祈祷的姑娘
理塘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地方,这里不止有仓央嘉措的爱情传说,也真真实实诞生过许多宗教名人。“洁白的仙鹤啊,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只到理塘就回。”这首诗是写给仓央嘉措青梅竹马的意中人,而这个姑娘的故乡在理塘。


▲甘孜理塘|甲洼藏戏
“纵然东山顶上有风起,无量河岸牧歌升,华衣长袖醉了回眸看客,不知是戏如人生,幡舞心动。”
“无论你遇见谁,
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

▲甘孜理塘|手持转经筒的牧场小伙
长青春科尔寺,一位手持转经筒的牧场小伙,一边顺时针规律的转经,一边不时朝我微笑。这样热情好客慈眉善目的画面,属于还没太开放的理塘独有。

▲甘孜理塘|长青春科尔寺转经的大叔
他的笑容亲切,身着传统藏族服饰,头顶的帽子却是添加英文的时尚混搭。


▲甘孜理塘|一位正在给女儿编辫子的老妈妈
做好满头的辫子大致需要三到五个小时。在曾经的藏区,因为物资缺乏,女孩子的辫子没有发胶和护发素等各种物资。牧区的藏族人就会选择用酥油来充当润滑剂和保持发型的一种材料。



▲甘孜理塘|转经的孩童

▲甘孜理塘|背牛粪的小孩
这个年纪的你,当时在干吗?



▲甘孜理塘|活泼可爱的甘孜小孩

▲甘孜理塘|帐篷里躲冰雹的阿姐

▲甘孜理塘|理塘姑娘的头饰
理塘姑娘的头饰很有特点,目前为止也只在理塘见过。它的藏语发音【郭掐 guo qia(音译) 】,据高小平老师介绍相传这是格萨尔王结婚时,他的爱妃珠姆的头饰,也有一种说法是文成公主的头盾。



▲甘孜理塘|康巴汉子的手
经过岁月和生活洗礼,强壮的如贡嘎雪山。

▲甘孜理塘|萨迦寺转经道上遇见三位磕长头的藏族阿佳
我想给她们拍张合影,开始都不好意思,后来在一位阿姐的鼓励下拍摄了这张图。我很喜欢她们的笑容和眼神,没有抱怨、对生活充满感恩。


▲甘孜理塘|遇见朝圣者,赠其解渴水,收获一笑容

▲甘孜理塘|磕长头的藏族小孩


▲甘孜理塘|理塘暮归
最后一道光住进山谷,理塘的暮归,大手牵小手。
▼
对话 大刀
Q:行走藏地十年,请描述一下藏地给你的感觉?
A:走过一些地方,看过些许风景,最爱的还是藏区。蓝天,白云,雪山,湖泊,草原,星空,森林,小溪,寺庙,白塔,牛羊,酥油,普姆,阿佳,阿克…… 远离喧嚣的尘世,藏区给了我一切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也给了我人与人真诚用心交流的感动。

Q:你说在藏区得相信缘分,你与理塘的缘分是怎么来的?
A:缘分是很玄的事情。有则无,无则有,不在计划范围内,却又能不期而遇。在理塘长居之前,仅有过三次短暂停留,一次是因为在快到理塘牌坊的高处,车子爆胎,补胎。第二次是在县城加油。第三次是去稻城的途中经过,只记得夜里透过车窗也能看到满天明亮的繁星。那是我印象中的理塘。
2015年7月,决定打算去一次说了很久的色达,却被朋友老杜和老孔给忽悠去了理塘。因为他们说,理塘很美!一切似乎顺理成章的缘分,让我有了与理塘亲密接触的机会,对理塘有了新的认识。后来来来回回,现在,理塘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Q:在理塘,你最常做的事情是什么?
A:长青春科尔寺外面的草坪是看整座县城的其中一个高点。每次去理塘,必不可少来这里看日落,与朋友,与自己。4000多米的高原,静静待着,大家谁也不多说话,各自沉思。思考,似乎是证明自己活着的唯一答案。
Q:分享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与藏地相关的故事?
A:在藏地呆久了便有机会看到天葬,天葬是藏族人独特的葬礼形式,引来世人的猎奇。但拍摄天葬是藏族人的禁忌,作为摄影师的我,怀揣着一份私心多次想拍摄天葬的过程。最终我获得了一位逝者家属的许可,允许我记录仪式的全过程。我怀着无比的感恩,拍摄了那场天葬的整个过程,满足了多年的心愿。但回到家时我却陷入了思绪,最终删除了所有的照片,至今也不后悔。
因为藏族人的宽容之心真正的打动了我,终于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摄影师,不仅是拥有精湛的技术就足够,而更重要的是心怀敬畏和对他人的尊重,当我们真诚地对待彼此时,对方回应给我们的将是更多的信任与包容。

Q:藏地,究竟是为什么让你心驰神往?
A:有一次夜色中告别,沿着月光下的草原车辙印返回。途中想起朋友常常问我的一句话“你为什么那么喜欢藏地?” 我的答案是尽在不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