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天主圣名之城」
– MACAU WALKING –
澳门真是一座神奇的城市,既是闻名遐迩的东方拉斯维加斯,却也是一座「天主圣名之城」,漫步在澳门街头,总能在不经意的转角,遇见精致小美的天主教教堂,澳门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单位面积上教堂最多的城市。





澳门半岛·花地玛堂

📍教堂地址:台山巴波沙坊李宝椿街23号
⏰开放时间:09:00 – 12:00;14:30 – 17:30
🚌巴士路线: 1, 1A, 4, 5AX, 7, 8, 8A, 9, 9A, 26, 26A, 28B, 29, 32, 33, 101X, N1A, N2
📷周边打卡:运顺新村E座、八达新村、红市街市场、龙华茶楼、旅游学院教学餐厅

澳门半岛·圣母雪地殿教堂
东望洋山有三大名胜古迹:东望洋炮台、灯塔、圣母雪地殿,而建于1622年圣母雪地殿教堂,是东望洋山顶最古老的建筑,所供奉的是葡国人奉为护卫航海之神。
教堂整体为17世纪葡萄牙修院的建筑风格,和旁边的松山灯塔一样,都是经典的葡式黄白设计,堂内的拱顶和墙身绘有彩色壁画,融合了中西艺术。


澳门半岛·望德圣母堂


澳门半岛·圣弥额尔小堂
毗邻望德圣母堂,是环境幽静的旧西洋坟场,绿色的围墙内矗立着一座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874的圣弥额尔小堂,是目前澳门保存得最好的古老建筑物之一。
站在东望洋山上,可以远眺小堂的全貌,外墙以绿色及白色为主,窗户装有彩色玻璃,记载着耶稣基督的故事。

📍地址:西坟马路圣味基坟场(俗称旧西洋坟场)
⏰开放时间:08:00-18:00
🚌巴士路线: 7, 8
📷周边打卡:疯堂斜巷、荷兰园、望德圣母堂、西洋坟场

澳门半岛·圣保禄堂
大三巴是澳门的名片之一,到澳门不去大三巴乃憾事也,大三巴牌坊的前身是圣保禄教堂的正面前壁,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国传统牌坊,将之称为大三巴牌坊,这座中西合璧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是独一无二的。
圣保禄教堂及学院,始建于1562年的天主教堂,牌坊石壁上的圣母与天使,牡丹与菊花,东西方元素在这座巴洛克式建筑上完美融合。

📍地址:耶稣会纪念广场
⏰开放时间: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与墓室:09:00-18:00(星期二下午休馆) ;大三巴遗址:09:00-18:00
🚌巴士路线:3, 3X, 4, 6A, 8A, 18A, 19, 26A, 33, 101X, N1A
📷周边打卡:恋爱巷、大炮台、懒鬼楼巷、澳门博物馆

澳门半岛·圣安多尼堂
圣安多尼教堂是花王堂区的主堂,教堂始建于1558年至1560年间,是澳门三大古老教堂之一,且是澳门第一小教堂。
教堂外墙颜色为灰色,堂内所供奉的圣安多尼被视为婚姻掌门人,新娘在婚礼习俗上会手持鲜花,所以圣安多尼教堂也被称作花王堂。


澳门半岛·主教座堂
大堂是搬迁后的天主教主教座堂,历届澳门总督上任时,会到这个教堂将权杖放在圣母像旁,以象征权利的神圣。教堂旁边黄色的建筑是神职人员的办公区域。
大堂于1622年以三合土建造,主祭坛下面掩埋著16和17世纪的主教和圣徒遗骨,背靠有彩色玻璃窗。


澳门半岛·玫瑰圣母堂
整座教堂建筑是17世纪巴洛克式的建筑,富丽堂皇,黄白结合的外墙庄严温和,祭坛典雅精致,随时都有信徒在安静祈祷,教堂旁的“圣物宝库”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门天主教珍贵文物。


澳门半岛·风顺堂
圣老愣佐堂是风顺堂区的主堂,是澳门三大古教堂之一,创建于16世纪中叶,外观是欧洲古典式的巴洛克风格,目前的规模形成于1846年。
风顺堂有祈求“风调雨顺”之意,葡萄牙人航海主保和中国海神的前后呼应,见证了西方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共融。


澳门半岛·圣若瑟修院


澳门半岛·圣奥斯定堂


澳门半岛·主教山小堂
拾级而下有一路德圣母岩洞,有一块刻有葡文的古铜墓碑,是二十世纪初天主教澳门主教埋骨之处。


氹仔岛·嘉模圣母堂
三层楼的嘉模堂淡鹅黄色外墙,顶楼是钟楼,钟楼下一层设置有唱诗台,大门如今为玻璃门,直接可望见教堂内主祭台。


路环岛·圣方济各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