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在河南北部,以前只是在这首名为《安阳》的歌曲里面听到了这个城市。
前一阵子看了一本书《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燃起了我去这个城市一探究竟的欲望。
宫殿
安阳是殷商的国都,因此,其遗址是一定要逛的。门口来了几群小学生:
所谓的宫殿遗址实际上只能看出一些地基来,这与良渚遗址的情况是一样的,毕竟年代久远。但即使只有这点东西也能看出当年宫殿的规模很大。
青铜器
这里博物馆的藏品太丰富了,其中的司母戊鼎原件是被搬到国家博物馆去了,这里放的是复制品,也能看出其巨大来。这件司母辛鼎是原件,做工很精美:
这里的青铜器数量多、个头大、制作精良。别的博物馆一件好的青铜器要占一个地方,这里则是像货架一样摆了一堆:
这座牛形青铜尊是镇馆之宝,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上面有一个带提手的盖子,里面应该是装酒的。这件文物我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节目中看过,形象很萌,古人是很有生活情趣的。
这里居然有一件陶制的三通管道,与现代家里的PVC三通管很像,也许那时候宫殿里的人已经在用下水道了:
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文明的另一个标志。这里有甲骨文的长廊介绍一些常见的甲骨文,毕竟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甲骨文只占一小部分。
甲骨文很有趣,不过除了少数写得非常形象的字能够猜出意思外,绝大部分根本看不懂是啥。
看了真正的甲骨后,才发现上面刻的文字比原来想象的要细小得多,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来刻这么复杂细微的文字:
人祭及周朝对中华文明的重塑
《翦商》提到商代大量的人祭,在这里都能看到,例如在妇好墓中就能够明显看到几具人骨:
在博物馆中则还有在饭锅中蒸过的人头(这就不放图片了)。商代用活人祭祀很常见,还有马也被用来祭祀,甚至是作商代的狗也要被陪葬:
《翦商》推测,周朝最早是商朝下属的一个部落,在西边把守边疆,并捕获羌人供商朝人祭之用。然而,随着周朝逐渐做大,商纣王也对他们有了戒心。于是,商纣王将周文王及他的大儿子伯邑考抓来,并将伯邑考做成肉酱给周文王吃。周文王会卜卦,知道那是儿子的肉,但为了打消商纣王的疑心,假装不知道是儿子的肉而吃下去。自此后,商纣王认为周文王并不构成威胁,从而放他回周去了。周文王则因此事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以后自己的部落捕获羌人供商朝人祭,从未想到过自己也会获得这种待遇,因此周文王誓要改变这种情况。
之后,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灭商,周武王也因为伯邑考的事情常做恶梦,他的弟弟即周公旦似乎心理很强大,总是从好的方面来为兄长解梦、安慰兄长。然而,周武王可能心理压力过大,还是早早去世,王的位置传给了周武王的儿子,由于其年幼,之后的十几年是由周公旦摄政。
因此,周朝以德治国是由周文王制定了大的方向、由周公旦具体实施。周公旦制定了详细的周礼等规程,取代了过去商代用血腥的人祭来敬神的做法,中华文明从此走向完全不同的道路。周公旦为了避免后人再恢复商代血祭的传统,毁灭了商代所有的记录,包括甲骨文,因此后代以为商代只是一个传说,已经完全忘记了那么血腥的往事。只是少数墓葬里的人骨和记录甲骨文的龟甲留下了少许岁月的痕迹,待到清末才终于重见天日,后人才慢慢解开商代的谜团。
(例如,殷墟的这个坑里出土过一万多片甲骨:)
以上就是《翦商》讲的故事,结合看到的文物,我感觉这个故事不但讲得精彩,也具备相当的可信度。周文王和周公旦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从此,中华民族天地人并列、自强不息。我们总是习惯于自己把握命运、同时也敬畏生命,绝不像西方文明那样遇到大的灾祸就把自己完全交给上帝、也绝不会无端残杀别的民族。例如,西方人在美洲大量屠杀印第安人时,他们在心里并不把印第安人当成与自身一样的人类,因而才没有心理阴影,这与商代用别的部落的人献祭给神何其相似。我们应该庆幸有周文王带领我们走出了这种野蛮。
周文王演周易处
史书上记载,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现在建有羑里城,也是在安阳,距商朝的宫殿遗址往南十几公里,现在属于安阳的汤阴县(这里也是岳飞的故乡,建有岳飞庙)。周文王也是在这里完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周易。
这个城其实早就有,明清都有皇族来祭奠周文王,并留下了石碑记录。
而现在看到的城是2013年整修好的,碑文如下:
碑文写得非常好,可见当时的县委书记也是一个山西耿彦波式的既敢想敢做、又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和情怀的人。
羑里城内部是周文王的塑像及与周易等相关的一些内容,对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应该来看一看。
正在参观时,恰逢一群小学生来此搞活动,向周文王行礼,并合诵周易八卦赋:
我觉得这种活动非常好,中国人就应该多学习自己的传统文化,不必在学习外语上花费那么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