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愚园路骑单车到武康路。
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繁繁密密,把整条路都包裹进清淡的豆绿里,像一方抹茶慕斯,像一杯茉莉奶绿,像一幅复古的油画。我们在画中骑着车,画里还有风呐。单车圆溜的车轮就像一柄小勺,搅拌起这方浓郁的奶绿,于是风缓缓滑过发梢,流过裙角,但高处的梧桐树叶却半点不动,静止在凝固的油画里。
街边的影像带跟随车轮滚动播放,一栋栋老洋房迎面而来,又在树荫中后退远去,平静,悠扬。
有时过个红绿灯,大马路对面就冒出一座漂亮的屋子,又仿佛它一直伫立在那里,等候了很久很久。
天边的云是真好看,倒映在玻璃窗上。随着傍晚降临,窗上的云从白色变为金色;天上的云照照镜子,也摇身一变而金光灿烂。
南京东路又是什么景象呢?
街上人潮涌动,商铺琳琅,幸好还没正式进入中秋假期,人流未达顶峰,此时的南京路恰好温柔又收敛地展现了上海的繁华。
被邵万生那家老字号花花绿绿的糕点吸住了脚步,于是买了块芋泥芝士饼和无花果饼。现烤出来的点心拿在手上,还温热着,外皮很酥很酥,不甜不腻,好吃到跺脚转圈圈,忍不住也给小明咬了一大口。
小明在隔壁买了鲷鱼烧,装在纸袋里,浓郁的奶油芝士香满满地溢出来,闻着都是幸福的味道。果然面包脑袋在上海就像来到了天堂。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
我们沿街漫无目的地走,误入一家照相馆,挑挑老上海雪花膏,绕过繁华的主路去到另一条平静的小街,经过了一座学校,又绕回来参观巧克力展馆,经过和平饭店,最后在外滩找了条长凳坐下休息。
暮色渐浓,此时的外滩有很多人和我们一样坐在路边长凳上,等待着一件事——亮灯。
晚上7点,半圆的月亮悬于上空,万国建筑群璀璨的金光将云层都照亮,而夜空深处仍是幽远的深蓝。
天上云层流动,路面川流不息,唯有时而驶过的一辆双层巴士,不紧不慢。
我们站在栏杆前,隔着黄浦江看对岸的东方明珠,看天边时隐时现的月亮,看一艘艘游轮在江面往来。
慢慢沿着江边走,像往常饭后散步一样——在我走过的许多城市,都有这么一条江,这样的晚风,以及饭后聚集于江边的这一些人——但又很不一样,因为万国建筑群的存在,它们太耀眼了,让我的目光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看向右边。好吧,我终究还是喜欢这些金碧辉煌的漂亮房子。
大学路的旧书店
在小明家的第三天,台风登陆上海。这场台风算是给我带来一些久违的震撼,因为毕业后在韶关和佛山工作,不会受台风正面影响。依稀记得上一次直面这么大的台风是在珠海上学的时候。
台风天不敢出门,我们在家里看电影,煮鸡蛋面。
外面风狂雨啸,但阳台门一关,就把所有的狂啸颠倒都隔离在外界,屋里出奇的宁静平和。我们在房间里投影看《疯狂动物城》,窝在沙发上或床上,东倒西歪抱着抱枕,饿了就煮东西吃,也很温馨。
中午睡了个长长的午觉,到下午4点,风雨已过,街上渐渐人行,只有满地的树叶记得刚刚经历了什么。
去逛大学路。在大学路的一家旧书店里,我淘到了一套红楼梦人物国画明信片,每个人物都是寥寥几笔但很传神,好喜欢。
在书店门口等小明出来时,四个男大学生一行经过,朝书店这边望了望,指指点点,说着什么,然后又继续往前走了。大概是宿舍四人一起出来玩吧,真好,想起了曾经的我们。
看到一家面包店很特别,有种广东的感觉,卖着多种口味的菠萝包,而且价格亲民,不像其他上海的面包都很贵。
在五角场附近的万达商圈逛街,逛到一个专卖上海特产的楼层,再次被那些精致酥饼冲击到了,每一款都很令人心动。
走出商场发现,月亮圆了。
江湾镇的早晨
小明住在江湾镇,似乎是一个古镇,在我眼里,这块地方在上海算是一处较为安静陈旧的老街区。
那天早晨7点,我提着行李箱下楼,阳光明媚,岁月安详,街上来来往往已经有很多买菜的阿姨阿伯。
经历台风过后,又是平凡的一天。那家锅贴和虹口糕团还是一样地开着,卖潮州卤鹅的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水果店的大叔依然热情地向过路人推销他的大雪梨。包子铺前,我排队等着买肉包,一位比我晚到的老太太数着零钱,没留神站在了我前面,发现我之后,她很礼貌地做了个手势,让我上前。
吃完早餐,我站在路边等红绿灯,莫名地寻常自若,好像我只是出门去买个菜,好像我也在这里生活了很久很久。
或许老街区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让时光变慢,让片刻的感受无限延长。
南京西路也安安静静,一大早都还没什么人,连车都没几辆。我提着行李箱慢慢走向地铁站,仿佛整条街都是属于我的。
静安寺,正如它的名字那样,沉稳庄重地伫立在大马路尽头,在我的视角里,周围的高楼在它近旁显得有几分不相宜。但它不在意,就这么淡然地站着,像是飘浮于繁华一隅的海市蜃楼。
忽然风起,云层漏出一缝,柔和的阳光正好落在静安寺建筑上,庙宇金顶闪闪亮亮。
天气真好,今天是个好日子。
是什么日子呢?刚刚下车时,司机大叔帮我将行李箱提下车,笑着说了一句:“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