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敏斯特教堂,英文是Westminster Abbey,意译又称为西敏寺,我为了方便,都称为西敏寺了。
我上次来英国的时候也只是看了看外观,并没有入内参观,所以这次也特意入内一探究竟。
西敏寺其实既非大教区的主教堂,也不是教区里的教堂,之所以出名全仗着英国王室,西敏寺可以说是全英国地位最高的教堂,它是王室专属的教堂,行使管理的教长与其法规都要由王室决定。它一直是英国君主(从英格兰、不列颠到英联邦时期)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点。
西敏寺始建于公元960年,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然后由“忏悔者”爱德华扩建,从13世纪到16世纪,英格兰的国王们个个为其设计献力,结果把它弄成了各种风格的大杂烩,有哥特式的建筑也有诺曼底式的中殿,直到1516年修建新的圣母堂完工并被奉为神圣之地。
亨利八世和教皇决裂宣布自己是新教最高首领,解散了众多修道院并没收财产,但西敏寺因为与王室的关系基本没受影响,并重新被立为大教堂。到了玛丽女王时代罗马天主教又一次成为受承认的宗教,她使得大教堂重新成为修道院。五年之后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重新开立了大教堂,重新有了教长和教士会,教长直接向伊丽莎白负责,大教堂在此庇护下幸存至今。不同于大多数教堂的是,西敏寺不受主教管辖,而是国王之下的特殊教堂~一个被称为“王室专属教堂”的机构。
最能折腾的亨利八世
无论是从宗教方面还是从建筑艺术方面,西敏寺都有这丰富的历史渊源,这些,我就不赘述了,既然我今天入内参观,就主要说说里边啥样吧。
进门向服务台租借讲解器,有中文解说。
走进大教堂,你将被其宏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所震撼。其内部装饰奢华至极,高耸的穹顶、精美的天花、五彩斑斓的玻璃窗,每一处都彰显着它的尊贵与历史底蕴。
西敏寺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英国王室的深厚历史和文化传统。从威廉一世开始,超过40位英国君主在这里举行了加冕仪式。这意味着,每一代英国君主都在这座教堂中接受了神圣的加冕,成为了国家的领袖。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最近的一次加冕仪式就是查尔斯三世在这里举行的。
伊丽莎白二世加冕
查理三世加冕
除了加冕仪式外,大教堂还是许多王室成员的安息之地。多位国王、王后和其他重要王室成员都选择在这里安葬。他们的墓碑和雕塑成为了教堂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忏悔者”爱德华的圣灵于1269年完工,位于亨利三世重建的大教堂中心。
1425年制造的铁栅栏,用来保护亨利五世的陵墓,椅子和脚凳是1949年由加拿大俱乐部赠送给王室的,。
伊丽莎白一世,她的棺椁下方是她的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一世的棺椁。她从玛丽手中继承了王位,玛丽统治期间,有300多名拒绝放弃信仰新教的“异教徒”被处死。
“在玛丽和伊丽莎白的坟墓附近
在上帝面前记住
所有那些
在宗教改革中,被不同的信念分裂,为了基督和良心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有3000多人安葬在大教堂,除了王室人员,也有很多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
纪念陆军上将詹姆斯·沃尔夫的巨大纪念碑就反映出18世纪和19世纪对军事人物的赞美。
大教堂里还有一个最出名的墓碑,就是“无名勇士”之碑,周围环绕着用丝绸制成的红色罂粟花,它象征着不仅是在一战而且是在所有战争中阵亡的军人,这有点像我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每位前往悼念的外国元首都会首先在墓前敬献花圈。
西敏寺还是许多英国历史上伟大人物的最后归宿。比如科学家牛顿、达尔文,霍金等。
“诗人角”,你可以感受到文学与信仰的交融。这里安葬或纪念了众多英国文学巨匠,如乔叟、狄更斯和莎士比亚,是文学爱好者的朝圣地。
中间肘部斜挎的是莎士比亚
“政治家”走廊,这里竖有几座比真人还大的18世纪和19世纪的首相雕塑。
唱诗班席,唱诗班每周8次的唱诗礼拜,唱诗班由12位男歌手和24位男童组成,男童都来自大教堂自己的唱诗学校,目前是全国唯一的专门培养唱诗班歌手的学校。
参观整个教堂还是很开心的,能有机会入内参观,想象这里曾经见证了那么多历史,仿佛自己也身处其中,就觉得有了某种连接,这是我参观每个古迹都有的感想。
谢谢你看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