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游记|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

宁夏地形和行政区划(图源地道风物)

要描写和记录自己的家乡是一件非常奇特且难以下笔的事情。

一来是觉得无聊,可能与多数人一样,我对于自己生长的地方既熟悉又陌生,很多近在家门口的文保建筑和5A级景点反而从没去过,长辈和朋友频繁的提及又进一步起到了祛魅的作用,导致自己虽然没去过但好像已经觉得很无聊了,无形中丢失了很多探索的欲望。

二来也是觉得很难对自己的家乡做到客观评价,虽然对家乡感到无聊,但毕竟还是有着浓重的故土情结。从上大学来到北京起,我就总是找机会宣传自己的家乡,让大家不要再以为宁夏是甘肃的一个市,也不要认为宁夏同学都骑骆驼上学。我一方面因为自己的家乡地方小、影响力弱、教育资源相对落后而感到不安和些许自卑,另一方面又因为恋地情结而对自己的来处感到自豪。

这种浓重的热爱使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从中比较出家乡的好处,这绝非客观,也并不全面,因此要想一个人下笔十分艰难。然而似乎又确实应该记录些什么,尤其是从前年开始陆续地记录了自己去各地旅行的见闻和思考,就总想着自己应该也为自己的家乡留下些什么。

所以趁着这次五一假期琚老师和何老师来宁夏的机会,我准备先草率地写下一些文字。如果不是因为朋友们的到访能够使我从更加多元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家乡,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有动力为自己的家乡留下些什么文字。

当然,受限于五一假期时间实在太短,学业安排又相对紧凑,只能草草记录一些文字(不过其实现在也拖到了八月才发)。想来也无妨,毕竟对于自己仍不够熟悉的邻近城市,之后还有许多机会来继续补充,而对于自己最熟悉的银川,无论文字多少,都难以完全记录我对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的复杂感情。

银 川

银川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西靠贺兰山,东有黄河流经市域,贺兰山与黄河相间,黄土高原与黄河平原相连。黄河为银川平原带来了富饶的黄灌区,银川城也因此繁荣,享有“塞上江南”之誉。

这是一个规模不算太小、也不算太大的城市。作为一个自治区的首府城市,近三百万的常住人口,近两百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属于很小的级别。或许也正因如此,我才得以将这座城市丈量得更加清楚。

出生在北京路最西边的化工厂区,幼年时期在海宝塔旁和北塔湖畔度过,搬家后在正源街见证城市新中心的崛起,小学在老城中心的喧嚣中度过,初高中又在城南宝湖附近的新区目睹了城市向南的住区扩张。再加上从小就有着乘公交运转的癖好,小学时甚至上了电视背公交站名,这一切都使我以为自己对银川无比熟悉。

然而随着近年来对规划专业逐渐深入的了解,以及五一假期两位好友的到访,我越发认识到自己“身在此山中”的局限性,开始发掘故乡之于我的许多陌生面向。

宁夏建制史与银川建城史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和朝代更迭中,宁夏历经了从蛮夷之地到边防要塞的转变。先秦时期宁夏全境为戎族游牧之地,此后秦汉、北朝、隋唐在宁夏开始陆续有行政建置。1038年,李元昊的称帝为宁夏北部地区带来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西夏政权由此建立,以兴庆府(今银川市兴庆区)为都城。然而不到二百年内,短命的西夏王朝覆灭,元朝设宁夏府路,取平定西夏、稳定西夏之意,宁夏之名便由此来。明朝时,宁夏成为对抗北方鞑靼势力的第一防线,“九边重镇”中有宁夏镇、固原镇两大军镇位于今宁夏境内,明朝建立的各级卫所屯堡聚落对宁夏如今的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清初则大多沿袭明制,雍正二年撤宁夏卫,改置宁夏府,从此结束了宁夏自明代以来延续了350年的军事卫所建制。

在这种权力更替、地缘政治角色不断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地处中原农耕文化与蒙古草原游牧文化交融地带的银川,则成为了各民族往来频繁的地区,先后历经了北周的怀远县城、唐代的怀远新城、宋怀远镇、西夏时期的都城兴庆府、明代“九边重镇”之一的宁夏镇城、清代宁夏府城、民国宁夏省城,最终成为如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纵观古银川市历代政权建制的变迁和走向,始终与军事和战争相关,边防重镇与多元文化的交融成为了银川城建史的主题

银川建城历史示意(图源:银川规划展览馆)

银川城市最早的开发在黄河沿岸,史书记载,汉惠帝四年始有灵州县(今灵武市)建制。以灵州为中枢,北魏以后,逐渐向黄河西岸发展,到北周时期,银川平原已经是阡陌纵横、遍布水网的江南景象。唐宋时期在黄河西岸设怀远县城、怀远镇。西夏政权建立后,在原怀远镇基础上兴建兴庆府(今兴庆区),把一个曾经戍兵“数不满百”、规模狭小、建筑简陋的怀远镇,建成为“周回十八里,相传以为人形”的西夏都城。1227年西夏亡于蒙古,都城毁于一旦,在战火中化为废墟。后元明清三代出于军事需要陆续重建发展银川城,方有了如今的银川老城格局。

一份古城复原的作业

除去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以外,银川城区以唐徕渠、包兰铁路为界,划分三个市辖区,由东向西分别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东侧的兴庆区,即为上文所述的西夏兴庆府、明宁夏镇城、清宁夏府城的所在地。民国年间和建国后的城市开发拆毁了绝大部分的城墙、城楼和历史建筑,至今,在古城范围内,仅有残存在中山公园的西段城墙400余米,及城内的鼓楼、玉皇阁、承天寺塔等历史建筑。

明清方志扫描图

大二时,在中国古代城市营建史概论课上,老师要求我们以自己的家乡为对象进行古城复原,大意是对照着如今的卫星图,标识出古城的范围和主要空间格局,我便去图书馆第一次借来了银川的各种方志,笨手笨脚地试图研究历史。如今看来,这份针对1740年后清代宁夏府城的复原图中有许多细节禁不起推敲,只有大致的空间格局可做一参考。将古代的城墙城门和如今我熟悉的城市格局对应起来,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情。

银川市古城复原的作业

在家乡生活了20年,这份作业让我第一次记住了老银川的六座城门:东门清和门、西门镇远门、北门德胜门、南门南薰门、西南光化门、西北振武门。六座城门中,清和门、镇远门、光化门、振武门建有月城;南薰门、德胜门城上建有城楼,城门外建有关城,因此,南薰门也称为“南关”,德胜门也称为“北关”。六座城楼中,南门楼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完整城门楼,于1917年重建,由于在建国后加入了国徽、毛主席像等元素,与天安门看起来有些相似。

南门楼南侧外观(图源:文献[2])

路网的古今对照则是另一件有趣的事。在历代地方志中,《弘治宁夏新志》是唯一清晰标出城中路网大致情况的城池图。以此为基础,推断城内主干路的位置,作为城墙边界的北京路、清和街、南熏路、凤凰街,以及城内的解放街、中山街,在古今对照的过程中清晰可见。但令我始终疑惑的是,古城虽城廓方正,呈棋盘式路网,但并没有采用明确的轴线对称布局,也不存在一个绝对的中心,不知其他类似等级和规模的城市是否也是如此。

古城街道复原(大二的作业真稚嫩啊)

古今城市在功能分区上也有些微弱的呼应。清代宁夏府城由于便捷的交通条件,发展为典型的交通型商贸城市,南关和北关是城内最为繁华的地方,这一南北轴线与东西轴线的交界点也成为了城内最繁华的闹市口——羊肉街口。如今,原来的商业中心南关和北关仍然是城市商业网络重要的构成部分,东南角庆王府附近成为了老城区重要的新华街商圈。与之类似,在古城中部集中分布的府学、书院、考院、学正等文教机构,如今也演变成为“文化街”和两侧的众多中小学。西北部的马营现为中山公园。几座重要的历史建筑:鼓楼、玉皇阁、承天寺塔,及城外的海宝塔,经陆续修缮后保存至今。

鼓楼(图源:母亲大人于2019年为帮我完成作业而摄)

关于银川老城,还有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与西夏区和满城的路网不同,老城区的路网并非正东西、正南北,而是略偏向西南。对于一个有河流穿过的城市,或是山地城市而言,这种角度是再常见不过的。但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地形限制的平原城市,这种角度必然事出有因。

老城区路网倾斜

这个疑惑直到这篇推送发出去的前几天,才刚刚被琚老师在文献中找到了答案。已经有学者指出,老城东西向的轴线指向西侧贺兰山上的一座主峰,这也是西夏王陵指向的一座主峰[5]。山川定位的都城规划布局思想,或许在兴庆府也得到了印证。

兴庆府朝向与山川关系(图源[5])

城市结构与开发时序

银川城市有着十分独特的“先东西,后中间”的发展顺序。如前所述,银川最早的城市发展基础从黄河沿岸扩展到兴庆府,奠定了兴庆区作为老城的发展基础;而清乾隆年间又在宁夏府城以西16里处兴建了宁夏新满城,新中国成立后,包兰铁路在银川市的设站又远在满城以西,工业区依货运站点分布的选址逻辑又导致包兰铁路以西建立了大面积的工业组团,奠定了西夏区的发展基础。这样一来,银川城市东西方向被大幅拉长,老城区的居民前往火车站出行、前往工业区上班,都需要乘坐中巴车或者长距离走向的公交车。90年代父母的工作单位分居银川市两端,老2路、4路、17路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这些公交车跨越了两个组团之间漫长的农田和荒地,像一根根扁担挑起两头的箩筐。

银川市总体规划(1958年),图源银川市规划展览馆

银川市区总体规划图(1981-2000),图源银川市规划展览馆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图源银川市规划展览馆

在1996-201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两个箩筐中间的空白终于开始被填补。彼时对这片地区的设想还以工业为主,且空间范围仅限于北京路、长城路之间。这为数不多的工业确实在今天的金凤区中心地区得以落成,但令当初的规划者或许难以预料的是,如今的金凤区外围扩展了大量的居住区、行政办公中心、公园湿地、地标性公共建筑和旅游景区。曾经不被看好的空白区,由于居中的区位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成为了升值潜力最大、扩张最快的地区。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图源银川市规划展览馆

金凤区在银川的位置(图源Google Earth,区界略有偏移)

关于金凤区的发展,这其中甚至让人感到一丝突兀的规划战略大转向。在如今宁安大街与新昌路交叉口附近,零星散落着几个不为人注意的厂区,而就在它们外围,巍然耸立着五星级酒店、各大银行总部、“三馆一中心”,银川市第一座万达广场,以及银川市政府大楼。再往北侧,是银川的近年来最大规模开发的住宅片区阅海万家,其之于银川相当于天通苑之于北京。阅海万家西侧,是坐落有中阿之轴的阅海湾中央商务区、阅海国家湿地公园,及阅海湖畔的银川市升值最快的新开发楼盘。这些大规模开发建设直接导向了金凤区在居住、就业、文化休闲等多方面的集聚效应

能有这样的跃迁式发展,金凤区靠的是生态环境这张牌,靠的是通渠入城、引湖入城。同理,银川乃至整个宁夏北部地区能有如今的“塞上江南”之景,靠的还是生态与水利,这是宁夏最为关键、最为根本的议题

阅海片区鸟瞰(图源网络)

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

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这句歌谣里的“靠”字不仅是空间上的靠近,更是城市发展对贺兰山和黄河不折不扣的仰仗、依靠。将卫星图缩小到一定范围,宁夏平原和周围沙漠地区的环境差异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这茫茫沙漠中的一片绿洲,皆因贺兰山和黄河而来。

茫茫沙漠中的绿洲(图源Google Earth)

西侧的贺兰山为银川抵御了西伯利亚的寒流和腾格里沙漠的沙尘,而东边的黄河则经由大规模兴建的水利工程,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大小河渠,为宁夏平原提供了灌溉基础

宁夏的5个地级行政区,除固原市外,其余四市的主城区均坐落在黄河沿线。宁夏发展条件最优越的地区无疑集中在黄河沿线,其中的精华又在于北部川区的西套平原,而精华中的精华又在于银川平原。通过千百年来的引黄灌溉,如今宁夏平原已经可以种植高品质的水稻,生产各类瓜果,发展畜牧业,并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说法并非因为黄河在宁夏境内流经长度最长,而是因为黄河对于宁夏是如此不可或缺,“塞上江南”渠网纵横、农业发达之景,正是源于黄河作为母亲河的哺育。

银川平原,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图源[6])

宁夏境内黄河水系,北部引黄灌区呈明显的渠网纵横特征,

南部山区则大多依赖黄河支流清水河(图源[6])

黄河之水不仅服务于灌溉,也服务于城市景观和生态功能。二十余年前还是一片农田的金凤区,如今获得跃迁式的发展,离不开人工湖和人工渠的营造。北侧的阅海湖和南侧的七十二连湖成为楼盘开发和升值最快的地区,西侧的典农渠成为带有些许郊野特征的市民活动公园,而作为金凤区和兴庆区分界线的唐徕渠则畅通了长达六公里有余的滨水公园建设,唐徕公园已经与两侧的城市功能深度融合,成为高密度建成区之中重要的生态廊道和市民活动聚集地。

唐徕公园(图源网络)

“我在银川忍你很久了”

远在兴庆区和金凤区以西的西夏区,坐拥着银川市最为顶级的旅游资源。西夏区最西侧的贺兰山脚下,110国道两旁散落着一系列分属不同历史时期的旅游景区,完整展现了银川在动荡变迁的历史之中最精彩的几个剪影。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远古人类对于“太阳神”的神灵崇拜;西夏王陵和拜寺口双塔成为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要文物古迹;镇北堡西部影城除了是《大话西游》的打卡地之外,也是明长城沿线军事堡寨的遗址;雨后春笋般兴起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园,则是因地制宜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创收路径。

西夏王陵(图源琚老师)

琚老师和何老师从贺兰山沿线游玩结束后,与我在西夏区的怀远夜市相见。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弥漫着烧烤、辣条和辣糊糊的香味,直到夜间十一点仍未散去。怀远夜市是西夏区乃至银川市的一个奇迹,只有一个街角大小的夜市,竟然能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在区位上,虽然怀远夜市邻近西夏区的高校园区,但由于西夏区与老城区(兴庆区)和新区(金凤区)相距甚远,跨区出行的时间成本较高,使得西夏区相对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半独立组团,按理来说,怀远夜市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片区的休闲中心,难以吸引全市乃至外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怀远夜市如今的成功,或与政府的统一管理运营有关。城管方面加强卫生和环境治理,市场监管部门介入食品加工流程,此外近年来夜市设立专门的夜市食品加工中心,并沿文萃街怀远路口向街区内部拓展营业面积,进一步提升了夜市的服务规模和质量。当然,夜间经济的发展也与银川近年来气候更加宜人、烧烤和啤酒文化在宁夏地区的民间基础等因素有关。

怀远夜市的夜间盛况

从贺兰山沿线到怀远夜市,构成了银川最精华的旅游线路。然而东侧的金凤区和西夏区,虽有零星的旅游点位和文保建筑,却由于空间和历史叙事上的难以串联,而无法打出一张亮眼的旅游名片。与其关注本底条件,感慨历史和大自然没有为这一边陲之地留下太多馈赠,不如进一步反思文保意识的淡薄、文旅营销思维的僵化,“怀远模式”并非不可复制,银川的文旅发展仍有上升空间。

家门口万达广场夜市,看到了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标牌,文旅发展需要更多这样的差异化竞争

公交爱好者专栏

在银川部分的最后,需要专门为银川公交留一个板块。我大概从三四岁开始迷上坐公交,五岁开始会因为在公交车上听不到报站而哭,也许从七八岁开始能背下银川市所有的公交线路和站名,并在脑中提供高德地图出行线路规划服务,十一二岁的时候,已经在草稿纸上做架空城市的公交线网规划了。

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现象。家庭中没有任何人从事相关行业,没有任何人对公共交通有任何特别的兴趣,但我就是能着迷地背下来途经家门口的18路和22路公交车每一辆车的车身广告,和投币箱上贴着的奇怪数字号码。多年以后连我自己再翻开幼年那些歪歪扭扭记下的文字,也会大呼震撼。

其实银川的公交线路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近年来公交线路数量增加到一百余条,发展了许多通村公交、定制公交、专线/快线公交、盘短线路(“盘短”这个词好像是银川公交自创的),我早已不能像儿时那样如数家珍地背出每一条公交线路了。有时朋友们问我从哪到哪该怎么走,我也要查一下高德才敢确定,颇有一种人类终于还是被机器打败了的感觉。

倒是银川的BRT(快速公交)值得一提。2012年,银川BRT1号线通车。如前文所述,银川市特殊的城市结构导致东西向客流走廊强度大、需求集中,连接着老城、金凤区、满城和火车站的BRT线路很快受到大批市民的欢迎。

 

然而,BRT也在当时的银川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银川曾经上榜全国“堵城”,机动车保有量极高(从2023年数据看,290.8万常住人口保有机动车132.4万辆,人均机动车保有量比北京要高出30%)。BRT打着“促进公交出行、降低小汽车出行分担率”的旗号通车,本就触及了一大批私家车主,尤其是出租车司机的敏感神经。再加上BRT有信号灯优先控制权,在狭窄的老城区道路中间占两个甚至三个车道(站台会多占用一个车道),这就导致“堵城”堵上加堵,线路一经开通就在老城区附近的南薰路、正源街南段形成了巨大的堵点,私家车车主骂声不迭。

在巨大的舆论反对声中,政府和公交公司不得不退让。对南薰路实施单行管控,正源街进行道路拓宽和两侧平房区拆迁,取消BRT的信号灯优先控制权,在局部路段甚至将BRT车道两侧的护栏取消,使得社会车辆有了与BRT混行的实际可能性。私家车主的骂声逐渐平息,但BRT平均行驶速度锐减,单位时间内运载能力下降。

但很快,BRT在速度方面失去优势后,又转而在接入公交线网方面找回优势:原本BRT只能和少数几辆干线公交同站换乘(到BRT站点时,这些公交驶入路中间的BRT站台),与其他公交的传统路侧站台分离。如今,只要是BRT途径之地,绝大多数与之走线重合的公交都可以驶入路中间的BRT专用道和专用站台,实现免费与BRT换乘。这样一来,BRT在速度下降的情况下又开始客流爆满,近年来进一步西延到宁朔街站,实现了怀远夜市和西夏高教园区周边的快速公交服务。

BRT1号线路线图(图源百度地图)

十年前银川的BRT线路规划有4条,连接市区与阅海湾商务区、贺兰、永宁等城市外围重要组团。然而第一条BRT线路开通后,后面三条杳无音信。这一方面与第一条线路开通时受到的社会阻力有关,更重要的是,城市发展并没有那么大的需求。

银川不需要再大量兴建快速公交,更不需要修建地铁,从私心来讲,300万人是银川最好的人口规模。如果说超大特大城市的发展已进入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而小城市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那么银川就正处在,或者即将步入,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银川仍然在区域范围内发挥集聚和吸引作用,但即将达到发展饱和阶段,一味盲目扩张,只会损害城市的发展质量

我和朋友探讨,银川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其并不是枢纽型大城市,其资源禀赋条件也决定了其文旅发展与近邻西安有着天壤之别。我原以为银川最引以为傲的是其“宜居性”,其生态环境质量的优越和城市空间的整洁疏朗,但朋友们以外在的视角评价道,有一些比银川规模略小的北方城市,其“宜居性”比银川更胜一筹。我由此感觉到自己对于家乡的偏袒,以及城市规模对于城市人居质量的重要性。让银川保持当前的规模和发展质量,不再大面积扩张,这或许是我理性上认为维持银川城市竞争力的必要,亦或许是我感性上想留驻城市记忆的故土情结。

吴 忠

我虽未在吴忠生长,却与吴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父亲的老家在吴忠,母亲一家因为三线建设来到青铜峡,关系最要好的高中同学来自吴忠,我自己的籍贯也每次填写的是吴忠。吴忠像是我在宁夏的第二个家。

吴忠曾经与青铜峡被视为两个地名,但如今吴忠主城区与青铜峡市的建成区已经连片发展,跨越了黄河两岸。东侧的市区更为繁荣发达,遍布街巷的早茶餐厅使得吴忠从早上八点一直到中午都有着丰富的市民生活。而西侧的青铜峡则因水利枢纽和三线建设而兴。

吴忠早茶

吴忠董府

从青铜峡水利枢纽引出的秦渠、汉延渠、唐徕渠、惠农渠流向灵武、银川城区乃至石嘴山,正是自古以来青铜峡的水利工程,才造就了渠网纵横、农业发达的银川平原,青铜峡是黄河宁夏灌区当之无愧的核心。

青铜峡上游航拍(图源琚老师)

青铜峡水电站

一百零八塔正是矗立在青铜峡的黄河引水口前。修建青铜峡大坝时,考虑到上游水位会上涨,一百零八塔原本计划整体搬迁。在实施过程中,考古发现了西夏时期的文物,搬迁计划这才得以停止。

如今在黄河大峡谷,游客翻越高耸的青铜峡大坝后,乘船跨过黄河,便能在对岸的山腰上见到这座雄伟的喇嘛塔阵。古人祈水的信仰与今人治水的智慧在此交叠映衬,而黄河逝者如斯却亘古不变,人与水的对抗合作千百年来更迭上演,换来如今富庶安宁的银川平原

从黄河上空俯瞰一百零八塔及前广场(图源琚老师)

一百零八塔(图源网络)

青铜峡水利枢纽的兴建也伴随着一批工业的发展。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在高铁开通吴忠站之前,吴忠城区的市民要想坐火车,必须跨到黄河西岸的青铜峡站,彼时青铜峡重要的工业基地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包兰铁路的青铜峡站位于整个青铜峡市的最西侧,与铝厂等一系列厂区相邻,起到了重要的工业运输功能。西侧的工业区与大坝东侧的青镇有黄河相隔,我的长辈们曾经每天都要从东侧走黄河铁桥到河西上班。铁桥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后逐渐废弃,如今重修后虽失去了通车的功能,却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人如织,其中总有些老者看着桥上悬挂的照片,对着滚滚的黄河水出神,或许是在回味年轻时在这里奋斗的岁月。

黄河铁桥

吴忠市的行政辖区范围极大,即便灵武被划归银川后,也管辖着盐池、同心这样距离市区极远的县。从固原回到中卫的路上,沿着南部山区的母亲河清水河一路北上,便会在中途遇见同心县城。我们到达同心的时候,正是阴雨连绵的傍晚。乌云密布的雨中,同心清真大寺的沧桑和古朴美得令人窒息。同心清真大寺是宁夏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但不同于大多清真寺的阿拉伯式穹顶,同心清真大寺以坡屋顶为主,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与伊斯兰木刻砖雕装饰交融的产物。傍晚游人稀少,只有几只黑鸦在屋檐之间穿梭,我们撑起伞,走下被雨打湿的石板楼梯,走过漆黑的门洞,在广场上回望清真大寺,灰色天空的掩映下,大寺又平添了几份庄严与古朴。

同心清真大寺

固 原

固原在宁夏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宁夏最南边的地级市,是自然条件最艰苦的“西海固”地区的核心。在自然上,因为地处南部山区,与北部川区、中部荒漠区都有明显的自然条件区别,固原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由于受河水切割、冲击而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在文化上,又因为靠近关中地区,受中原文化和丝绸之路影响更深,与北部的西夏文化与农垦水利文化也有所区别。

再放一遍宁夏地形和区划图(图源知乎@迷上科普)

固原自古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交通枢纽、咽喉要塞和军事重镇,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融合部。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鎏金银壶为这种文化融合提供了极佳的例证,银壶出土于北周贵族李贤的大墓,具有波斯风格,很难想象早在北朝时期,原州(今固原)就已经有中亚的舶来品,丝绸之路所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可见一斑。

时间推移至西夏时期,相比于北部的银川、吴忠地区,如今固原所辖的地区并不全在西夏的统治范围内,而是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曾作为宋、金、西夏的战场,后至明代,九边重镇之一的固原镇也位于此,佐证了固原作为军事重镇的地位。

近代以来,红色文化也成为了固原的一大标签,“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就是毛泽东在固原境内六盘山上写下的词,如今在固原市区西南侧的六盘山中,矗立起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鎏金银壶(图源网络)

六盘山长征纪念馆(图源网络,中学时曾经去过,深感震撼)

固原的城市结构有些难以捉摸,虽说是以清代固原老城范围为中心向外扩张,但实地感受起来却无法感受到新老城明显的差距,也无法感受到明确的城市中心,或是因为老城已经经过了全方位的城市更新,城市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与之对应地,古城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破坏。

嘉靖固原州城图(图源丝绸之路遗产数据库网站)

固原古城平面呈“回”字形,分内外两层,这在中国古代州、县级修筑城墙之中较为少见。然而如今内城墙保存较完整的仅有西湖公园内长约500米的部分,外城墙保存较完整的仅有西北侧1000多米的一段城墙。我们在雨中驱车实地探访,内城墙被宾馆和住宅区的高楼所包围,勉强存续在公园新修筑的仿古城墙末尾,俨然失落成了一座无人问津的土山。外城墙保护状况虽较之更完好一些,但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市民公园将城墙的沧桑感消解,城墙下,两辆车子在雨天的路口发生车祸,玻璃碎了一地。

内城墙片段(西湖公园内部分)

外城墙片段

战国秦长城原州区段,何老师友情出镜

在离开固原前,我们拜访了阴雨中的须弥山石窟。在六盘山脉深处,开凿于北周时期的大佛巍然矗立,脚下是星星点点的游人。大佛脚下,赤色的丹霞与蜿蜒的小溪传来潮湿泥土的气味,宁南山区的微风细雨中传彻着无言的感动。

须弥山石窟

中 卫

我们到中卫时已是晚上九点,雨已经停了。此前来过几次中卫城区,对中卫的城市结构有了初步了解,不过来到酒店附近的中卫火车站前广场时,我还是惊讶于中卫夜间的城市活力。晚上九十点钟,还有大群市民在站前广场上跳舞、健身,稍往南边走一走,鼓楼北街两侧灯火通明,夜市摊位一片热闹非凡。

中卫鼓楼夜景,老城区各个意义上的中心

在中卫的晚餐,鼓楼旁边的蒿子面

这样的景象离不开中卫紧凑的城市格局和充足的商业休闲设施供给。城市格局方面,女朋友之前曾经笑称,中卫只有四条街:鼓楼北街、鼓楼南街、鼓楼西街、鼓楼东街。虽为玩笑,却也反映出鼓楼居于老城区几何中心兼功能中心的重要地位。老城区由古代设立的卫所演变而来,以鼓楼为核心逐渐扩展到观光渠以北、铁路线以南的范围,格局方正,路网纵横交织,地块规整。设施供给方面,短短几个街区之内就有站前广场、红太阳广场、雍楼步行街、向阳步行街、鼓楼、万达广场等一系列活动场所和商业设施,每条小街小巷走进去可能都是充满烟火气的商街,老城区步行可达的范围内满足了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在街上永远都能打到车,公交车票价免费,完全是理想中的小城镇发展模式。观光渠以南的新区建设则呈现出与老城区截然不同的风貌。大街区宽马路、庞大的公共建筑,以及远在黄河南岸的中卫南高铁站构成了新区的关键词。

中卫城市卫星图(图源Google Earth)

在宁夏的最后一天,我们听闻沙坡头人满为患,便从沙坡头向西,去了黄河沿岸的北长滩村,其因历史悠久、北方土木结构的传统建筑、军事防御和原始古朴生态于一体而被评为宁夏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山海情》的取景地。我们因此慕名而至,后来事实证明,北长滩村是此次宁夏之旅最好的收尾。

在去北长滩的路上,经过了网红的66号公路,两车道的乡道因为拍照路边停车而堵得水泄不通,下车向前探路,跑过一个山头,又跑过一个山头,一片一片的沙漠荒原,只见到漫山遍野的小红书。我们无法融入网红打卡的狂欢,回头寻找自己的车,却在一个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失联。然而这种失联是在汽车长城和人流如织中的失联,一种共在感和孤独感相互对冲。

66号公路

我们经过漫长的等待后驶出了打卡的拥堵路段,路上的车少了许多。北长滩分上游的上滩和下游的下滩,我们先来到下滩村,却没有太多惊喜的内容,山腰上的民居零星散布,山脚下是成规模开发的自驾车营地和团餐接待。我们很快继续驶向大山深处的上滩村,在路上讨论着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不过如此,这样的北方民居建筑对我来说绝不算稀奇,更不用说其中缺少南方传统村落所大多具备的文化价值,信息量的缺失伴随着粗陋的外表整体给我一种“糙”的感觉。正在我们这么想时,上滩村给了我们此次宁夏之行最大的惊喜。

上滩村在乡道的尽头,漫长的、曲折的“66号公路”在这游人罕至的地方终止。举目四望,是北面的高山和山脚下的黄河河滩,上滩村就在河滩山坡之上。高处是新修的民房,太阳能热水器和整齐的路灯标志着这里经过了统一的乡村建设,而低处距离河滩更近的地方是老村落,借由琚老师无人机的视角,老村落的规划布局结构清晰可见,与上滩村形成对比。

乡道尽头的上滩村

上滩村航拍(图源琚老师)

上滩村的新民居

上滩村的老民居与院落

我们在上滩村一户村民的家中吃了午饭。她说村里一共还有二十多户人家,大部分在新房中,只有三户人家在老房子住,她正是三户之一。相比于66号公路的小红书热度,北长滩唯一的一点热度来自于《山海情》的取景地。电视剧爆火后,她由于多方面原因回到村落做小本餐厅生意,却发现下滩村因为有政府所属子公司的统一运营,提前在下游截走了大部分游客,还打上了《山海情》取景地的招牌,而真正的取景地上滩村却几乎无人问津。她曾经尝试用社交媒体宣传却大都没有起色,我们感到心痛惋惜,却也无法改变什么。

离开前,她向我们指了村落南边的梨树林,说穿过这里就可以看到黄河。我们在树林中穿行了一段时间,以至于看不见村落,黄河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

我身为宁夏人,也很少如此近距离的接触黄河。黄河总是汹涌的、浑浊的,市区里的沟渠总是竖起高高的堤坝,让人不敢哪怕是俯下身近距离看一看这哺育了宁夏人的母亲河,生怕掉了下去,“掉进黄河洗不清”。唯一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黄河的机会,是与父母去银川黄河大桥下祭扫,家中老人的骨灰就在那里洒落。我每每向黄河中撒下鲜花,花瓣都随着湍急的河水迅速远去,留下渺小的我们在岸边木然,这样的情景总是让我想起“逝者如斯夫”的感慨。

北长滩的黄河也是湍急的,浑浊的,然而在温柔的山脉起伏之间,在梨树林的掩映之下,黄河显得温柔了些许。我们俯下身触摸黄河水,这是黄河流经宁夏的第一站。过了东边的河湾,黄河就要向沙坡头流去,经过中卫,经过青铜峡,引出无数条灌溉的沟渠,滋养着银川平原的每一寸土地;河流还要继续向北,流经石嘴山,进入内蒙古乌海境内,为河套平原北部提供水源,成为千万人的母亲河。

在北长滩想到这些,不由得心潮澎湃。我似乎又不再希望上滩村被现代旅游的流量砸中,这样无人打扰的隐秘美景,只在同行的朋友之间分享就足够。

上滩村,黄河岸边

此刻,山脉无言耸立,村落沧桑未改,河水不舍昼夜。于我而言,“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早已成为深重记忆的具象载体,成为故土情结的精神依靠。跨越山川荒野,向上游追溯黄河至此,仿佛也在追溯着自己的情感和根源。

声明: 本站内容为网友自行发布,相关版权(包括不仅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归属原作者所有。在未征得本站或者原作者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视频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当前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旅游攻略

兰州游记|兰州两日游

2024-8-7 17:19:47

旅游攻略

英国6日游记|享受城市的多元与丰富

2024-8-7 17:24:2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这将关闭于 0

在线客服
途川户外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
2024-10-05 01:21:38
您好,川西,西藏,青甘大环线,新疆,云南精品小团自驾游报团/拼车/包车/租车/定制旅行等服务产品,全程无购物,无任何套路,随玩随停,沿途旅拍,如果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您的工单我们已经收到,我们将会尽快跟您联系!
取消

选择聊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