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
第三天的行程计划是先游览云和梯田,再驱车前往松阳的杨家堂村和松庄村。实际上的路线是云和梯田——杨家堂村和松阳老街。
云和梯田
计划赶不上变化,山上夜里下雨了,天气预报说6:55日出,我6点半醒来第一件事就看窗外,一片雾蒙蒙,感觉不太像会有日出了。又躺了一会儿,胡先森问我怎么不起来,我说可能没有日出了。他说那他开车去山顶探探情况。他到了山顶后视频给我看,一片白茫茫,一点红色的影子都没有,于是我理所当然地继续躺着了。等弟弟终于睡醒后慢悠慢悠起床,收拾,在民宿吃早饭时,问老板晚点会不会出太阳?他说不会出了,今天就是这样雾蒙蒙了。我说我看了天气预报今天是晴天,昨天才安排在这里的。他说,山上的天气预报是不准的。
于是在半山腰拍了一小片小梯田,稍远点的地方就雾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到了。不甘心还是开车去了趟山顶,想着9点多了雾会不会散了点,结果还是一片白茫茫,于是遗憾地离开了。
杨家堂村
从云和梯田到杨家堂村约80公里。
杨家堂村位于浙江省松阳县三都乡,感觉有点偏僻,山路十八弯地绕进去,开始还开过了,又折返,慢慢看路标才找到。而且后段的路非常窄,会车有点困难,我想现在交通已经算很便利了都还挺难找的,以前就可想而知了。
杨家堂村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凹中,左右两翼山峦环抱村庄,20多幢土木架构的清代民居沿着村道的坡度一级级向上延伸,是松阳县典型的阶梯式古村落。据记载,该村建于1655年前后,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对于村名的来历,松阳县地名志中称:因村中有三棵交叉的樟树,故最早叫樟交堂,后改为杨家堂。从其宗谱《京兆宋氏宗谱》可看出,其宋氏祖先来自西安。宋濂为唐代名相宋璟之后裔(25世孙),而宋濂为浦江的一代世祖,其孙宋可三因绾丝藤迁于松阳县三都乡呈回。1655年,宋可三第八代世孙宋显昆从呈回迁居杨家堂。
古民居依山而建,整个村落上下屋高低落差2至3米,延展高至200米。鳞次栉比的古建筑,一层层马头墙翘首相对,一条条小巷曲径通幽,一阶阶台阶斗折蛇行。
村子里几无游人,一派安静祥和的氛围,愈发感觉这里就是一处“世外桃源”。
村头是两棵大樟树依偎在一起,人们称之为“夫妻树”,一看便知历史悠久。在“夫妻树”旁的石青板路上放眼望去,依山而建的古民居阶梯式层层铺开,高低落差有致。
我们沿着一条林荫小径继续向下走去,发现了一小片梯田。梯田里种了茶树,现在这个季节看去还是一片绿油油的,令人赏心悦目~
之前在云和梯田没看成梯田,结果在这里看到了绿油油的梯田,算不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树上的松鼠灵活地在枝头飞窜。
宋氏祠堂,厚重历史感扑面而来。
逛杨家堂村时,会不自觉地想到陶渊明的那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由于山路比较难开,我们想想松庄村和这里的风格应该类似,而且由于时间偏晚了,村子里没地方吃东西。于是改计划去逛松阳明清老街,之前查资料看到松阳老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店的面馆很有名,所以想去吃吃看。
松阳老街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浙江省最长的县城老街,街内文庙、城隍庙等地标性历史建筑留存至今,而且基本上都是原住民在此生活,打铁、做秤、弹棉花等,很有市井气息。
整体看下来,松阳老街和很多江南古镇的老街很类似,如西塘老街,枫泾老街,朱家角老街,周庄老街等等,但这个打铁铺倒是不常见。
想吃的面馆休业了,所以略有遗憾。
于是吃了些其他东西,状元烧饼,鱼丸汤,牛肉面。发现这里的面好像都是手擀平再用刀切成细条的面,细又不至于太细,大概5-6毫米的宽度,吃着很有嚼劲,挺不错的。
还在这里吃到了正宗的麦芽糖,当时有个卖糖人边走边敲得叮当响,两小只没见过就注意了下,我想让他们看看这个糖是怎样敲下来吃的,于是买了点,结果很惊喜,吃起来真的完全就是小时候的味道,不粘牙,还有点糯糯的。在其他古镇也买过麦芽糖,吃进去脆脆的,还粘牙。
松阳老街大致逛好后,我们驱车约270公里前往天台山,夜宿天台。
晚上在天台吃了当地比较有特色的食物,准备次日游天台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