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天(10月16日)——拜城 克孜尔石窟、库车 末代王妃
8:00退房。
8:20前往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境内的“克孜尔石窟”。沿途经过了数道疫情检查站的严格检查,终于15:00许抵达目的地。
王队称:“我和梅队之前已经来过好几次,我们就不进去了,留下来给大家做午餐,张队带领你们去石窟”。
景区里的游客真不少,大都是疆外的游客。我们在景区入口处按惯例通过安检,进入景区,然后,按路标走了大约30分钟左右,便来到了石窟所在的崖壁下。
景区内绿化的不错,到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在石窟的前面,有一个小小的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铜像,铜像的标牌上写着“鸠摩罗什”(图1)。
图1 鸠摩罗什铜像
初次见到这个名字感到十分陌生,毕竟不是研究考古或佛教的。后来,在其它景点服务区的摊贩那里,也曾多次看到用“鸠摩罗什”的肖像制作的纪念品。在写这篇文章翻阅有关资料时才知晓,“鸠摩罗什”(343-413),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汉传佛经翻译家。他在佛教方面造诣很深,后秦弘治三年(401),姚兴攻伐后凉,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以国师礼待。并在长安设立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请鸠摩罗什主持译经事业。之后,鸠摩罗什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他与直谛、玄娤和不空三藏并称为我国古代佛教四大翻译家。可以说鸠摩罗什在我国的佛教历史上算是鼻祖了。
我们来到了参观登记处,按规定登记了身份信息。石窟内禁止用相机拍照,游客携带的相机必须由自己存进景区的储物柜中。接下来,排队等候。为了保证石窟及游客的安全,规定一支队伍不得超过20个人。
解说员带领我们前往石窟,通往石窟的崖壁并不高,相对高度大约有100多米(图2)。
图2 通往石窟的崖壁并不高
登上石窟,在解说员的引领下我们依次参观石窟里面残留的壁画。据解说员讲,石窟里面的壁画曾多次遭到严重的破坏,目前仅对外开放了5个窑洞。事实的确如此,但是残存的部分壁画仍然十分精美(图3)。
图3 精美壁画-1
图4 精美壁画-2
克孜尔石窟有“中国第二敦煌”之称,这里曾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发祥地,其石窟建筑、雕塑、和壁画艺术,在中亚乃至中东的古文化艺术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图5)。
图5 克孜尔石窟标识
我们在克孜尔石窟参观了近两个小时。17:00许,大家返回时又经过景区入口,此时,疆外的游客大都离去,且夕阳西斜,光线柔和,正是摄影的好时光,大家纷纷在克孜尔石窟的大门口拍照留念(图6)。
图6 摄影师张国斌
17:40,我们与王队等人会合,他们已经做好了午饭——胡尔顿。
胡尔顿是新疆的特色饭,就是在清炖羊肉时候,在肉汤里面放一些胡萝卜和土豆,食用的时候,有汤、有肉、又有菜,味道十分鲜美(图7)。
图7 胡尔顿
19:00许,我们赶到了位于库车市区,占地4万平方米的“库车王府”。这是一座融合了中原地区和伊斯兰风格的宫殿。王府内有龟兹博物馆、库车王府文物馆、库车民俗展馆、末代“库车王”官邸清代城墙等(图8)。
图8 库车王府大门
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为表彰当地维吾尔族首领米尔扎·鄂对,协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功绩,专门派遣内地汉族工匠建造了这座“库车王府”。到本世纪初,原“库车王府”仅存部分房屋和城墙。2004年,库车市政府投资1500万元,根据末代库车王爷—达吾提·买合苏提的回忆,在原址重建了“库车王府”,为末代“库车王”建造了专门住所,并于2006年3月26日重新对外开放。
2007年12月3日,库车王府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
2014年,88岁的末代库车王——达吾提·买合苏提去世。但是末代库车王妃仍然健在,如今的她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者,库车王家族最后荣耀的守护者。据说她大约六十来岁。每天在“库车王府”内接待游客,即专门应游客邀请,陪游客照相消遣时光(图9)。
图9 末代库车王妃和游客合影
我们赶过去的时候,景区已经闭门谢客。正当大家感到失望的时候,却发现了下班回家的末代王妃,王队便过去与她搭话,邀请她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王妃很遵守作息时间,没有给我们机会。但是,有几个反应敏捷的队友,却抓拍到了王妃(图10),我们没有进到“库车王府”,却见到了库车王妃,还给她拍了照,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图110 末代库车王妃
既然已经到了“库车王府”,大家就在“库车王府”门前拍张照片,留作纪念(图11)。
图11 库车王府集体照
晚上,我们入住“库车阳光大酒店”,中午的羊肉汤还剩了好多,王队又安排炊事班的队友在酒店大院做汤面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