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2022.6.24-6.27
研 学 札 记
几年前读过村上春树的《假如真有时光机》。其中提到旅行的意义,是去寻找在自己的家乡、自己常待的地方所没有的东西,用期待和发现的目光去探索。不论是好是坏,是舒适还是糟糕的体验,只要见到了没有见过事物,就是旅行的意义。
第一天
永泰云顶+红河谷
云顶天池
天池中畅游的锦鲤
冰臼地貌
红河谷
第二天
长乐琴江满族村+闽江河口湿地公园
村民家中窗户上张贴的汉字与满族文字
共同书写的“福禄寿喜”
第三天
平潭长江澳+北港渔村
长江澳湛蓝的天空与风车
平潭北港渔村
第四天
连江平流尾地质公园+奇达村
但是很多时候,事物总没有我们设想的那么完美。
研学旅行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把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带到旅游景点,配以专业的知识讲解,让学生在与自然和社会接触的过程当中,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获得提升。这是一件很美好、很理想的事情,若学生前期的心理建设,以及自身认知水平较高的话,是一次很棒的活动,也是各个科任老师很期待的活动。但可惜的是,我们的学生程度实在不高——几乎所有学生都抱着玩耍的心态。背了一个大书包出门但唯独不带研学手册的;三个大男生觉得天气很热就站在饮品店门口不想走的;走在路上、坐在车上,随时随地都要低头玩手机的;知识不属于自己所学的学科,就以此为借口不听讲解的,比比皆是。但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罪孩子们。这次的活动确实太辛苦了。
我们住在永泰清凉的幸福庄园,活动路线在长乐、平潭、连江。每天早上八点多从永泰出发,乘坐大巴抵达目的地,单程就要两个小时,抵达时已经上午十点多了。六月底福州酷暑,天气预报中午高温达到35摄氏度,我们在户外活动到下午三点,又要赶着返回,在五点多抵达永泰的营地。这实在是太折磨人了,随行的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中暑的。有的老师头疼要吃布洛芬,有的学生发烧提前回家。我更是每天稳定两瓶藿香正气水,才免于病倒,只是轻微中暑。好在我班上的小兔崽子们一路都坚持了下来,又苦又累的时候只是嘴巴上说一说,但一路也都坚持了下来,没有病倒的孩子。
学习的过程非常注重个人的思考空间和总结。课堂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上补习班,这种一个人做到了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并不能让自己更优秀。真正的进步发生在属于自己独立的时间和空间里。例如自习课,例如晚上完成作业距离睡觉前的那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若能利用这段时间整理错题、整理所学知识、搭建知识逻辑框架,这才能真正进步。正如研学活动一样。这不是单纯的旅游团,进到景点以后,就是要让孩子们看够了,体验够了,晚上再留出两个小时的时间,把当天所接触到的知识整理记录下来,完成当天的研学作业,这才算是有微薄的收获。于我语文学科而言,要创作就需要采风,需要寻找灵感。把孩子们带到山水之间,我是非常乐意的。想当年我还在诗社的时候,就常常要出去走走,见识不一样的事物,才有不一样的思考。只可惜的是,孩子们见到山水,只有拍照;碰到高温,脑子里只有冰饮;对大海,面对台湾海峡的对岸,不知会有何感想。
研学结束了,休息了一天还是没有缓过来,我和孩子们都没有。出行是需要心情和体力的,研学前一天还在上课,第二天就出发,无论是心情还是身体都没有准备好。研学过程本就是一场24小时随时待命的高级加班,全程都在做“恶人”:催孩子们走快点别掉队了,走路的时候把手机收起来,不可以买冰饮料,甚至有的时候要吼一下才有效果。最后带队的研学导师让孩子们给我鼓掌的时候,一片不情愿。研学之后又只休息了一天,就投入工作,这实在是太折磨人了。这次活动究竟收获了什么呢?反正我是身体又累,研学导师的讲解我也没学到什么知识(因为常常跟在队伍后面断后),做一些管理的工作,孩子们又不买账。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吗?我说不上来,只是觉得下次再叫我去的话,我不太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