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真是个一天吃四顿还觉得自己的胃不够大的美食天堂~
美食
抵达潮州时已经是中午时分,习惯了凉爽上海的小黄同学连问我三遍:“怎么这么热?”身为火炉之首的福州人也连白了他三眼:“我不觉得潮汕比福州热呀,就是正常水平。”我们在中心医院下车,走不过5分钟便来到潮汕美食的第一站——十八曲老尾鱼饺店。这家店开在街角,十分不起眼。我们要了一份店里的招牌:五拼。这一碗五拼中有鱼面、鱼饺、炸饺、鱼丸和紫菜。
十八曲老尾鱼饺-五拼
潮州的鱼面和福州的鱼面很不一样。福州的鱼面是在用淀粉制作面的过程中掺入鱼肉,但是整体口感还如同吃面一样。但是潮州的鱼面是全鱼肉糜,做成了面条的长条形状而已,我们甚至可以在鱼面中吃到细细软软的不影响吞咽的小鱼刺。鱼饺有两种形状,团起来的和长条形的。炸饺是用炸油条那样皮包裹着馅儿,馅中有鱼肉也有猪肉。鱼丸则和福州鱼丸差别不大,仅是原材料鱼肉不太一样。福州鱼丸常用鳗鱼或鲨鱼肉制成,而潮州鱼丸会用鲜黄鱼和马鲛鱼为原料,口感上两者差别不大。紫菜的口感也是如此,作为福州连江人,吃过同样鲜的紫菜。
汤中仅有盐和胡椒粉,总体味道有些过咸,店里还没有醋,尽管鱼饺颇有特色,但并不尽兴。
地点:十八曲老尾鱼饺 - 潮州市湘桥区环城西路49号。人均:25元。
这餐鱼生吃的是草鱼生和明虾生。
草鱼生
中国人吃鱼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日本刺身就是由中国的鱼生演变而来。草鱼生的吃法让我们倍感新奇:在小碗中放入适量姜丝、鲜白萝卜丝、洋葱、杨桃、金不换、蒜、萝卜干、完全不辣的辣椒、芹菜、香菜、炒花生,加上切好的薄薄的鱼生,再淋上一勺店里特调的酱料,最后用筷子全部拨入口中。各种复杂的香气在口中互相冲撞:小杨桃非常酸,姜丝、洋葱、芹菜、香菜这类常规香料百花齐放,金不换独特又复杂的香气后来居上独占鳌头,爽脆的萝卜干和炒花生一改先前各种菜叶子的绵密,口感瞬间立体了起来。这些配菜的最大用处在于,中和鱼生犹如油脂一般黏腻的口感,和淡水鱼的土腥味。
明虾生
鱼生摆在竹编的盘子上常温食用即可,而虾生则需冰镇。虾生的食用方法也没有鱼生那么复杂,蘸取店内特调的酱料和酱油、芥末即可。鲜甜的口感没有各类蔬菜陪衬,直击味蕾顶峰。和鱼生相比,虾生非常鲜甜,着实满足了福州人对于鲜甜海鲜的最高评价。
海鲜粥
我们仅点了一份草鱼生和一份明虾生。刚刚上菜时我们还犹豫会不会吃得饱,结果两份都剩了一些。我们交代店员煮成了海鲜粥,打包带走。粥中除了鱼肉和虾肉,还有油豆腐和香菜,其中鲜香程度令人惊讶:我们吃饱离开餐厅也仅仅过了一个小时,两个人又把这一份海鲜粥席卷一空。
地点:官塘原味鱼生 - 潮州市湘桥区西荣路23。人均:70元。
在潮汕这样一个美食天堂,如果重复踏进一家店两次,那一定是对于一种美味的最高评价。而镇记牛杂即是如此。
牛杂粿条
福州人和潮州人都善食米,潮汕有肠粉粿条,福州亦有粉干粉丝,因此粿条并不是最吸引我的那个味道,而牛杂是。牛杂非常鲜嫩,丝毫没有一丝嚼不动的老劲。越是靠近热带,越是有丰富的香料,香料之中越是孕藏着巨大能量和内涵。南姜的香气和生姜区别很大,其馥郁芬芳让原本排斥生姜的我一下子被深深吸引,像极了那个最喜欢的男孩子逆着夕阳奔跑过后的那个转身回眸,身边透过鲜黄色的光,犹如盛开的向日葵。若把这一切鲜活浓烈都浓缩在香料里,便是南姜的味道。
在潮州的两顿早饭,我们都在这家西湖边上的镇记牛杂解决的。牛杂的香气能在唇齿间留足一两个小时都不散去。
地点:镇记牛杂 - 潮州市湘桥区环城西路107号。人均:25元。
这家卤鹅店原先并不在我的攻略菜单上,逛进来着实一个意外。那个下午我们在牌坊街走走停停,路边一个蓝色招牌,和周围牌坊的石青色格格不入,突然吸引住了我的眼球。这是一家卖卤鹅和卤鹅饭的快餐店,因为隶属于一家酒店,因此制作相当有水准。当时已经下午两三点了,走进店里的时候店主和他的助手一共4人正在吃午饭。对于我们的来访,店主相当热情,连忙放下筷子为我们切鹅肉。在切鹅装盘的过程中,还不时塞给我们小片的鹅肉让我们尝尝味道,口中也念叨着:“吃了我家的鹅肉就不会想吃别家的了!”尽管这句话颇有自吹自擂的成分,但是味道也确实非常好,且语气中透露着满满的是老板对于自己这份工作的热爱。
瀛洲狮头鹅-卤味拼盘
潮州卤鹅选用狮头鹅,这种鹅体重都在十公斤以上,是普通成年鹅的两到三倍。南姜、八角、肉桂、豆蔻、砂仁,各种香料的不同配比,幻化出独特的风味。与四川卤水的五香带辣,粤式菜肴的大咸大甜相比,潮汕卤水讲究的是鲜香浓郁,回味甘甜。我们买了一份128元的卤鹅拼盘,其中包括了鹅肉、鹅翅、鹅掌和鹅胗,足有四分之一只鹅的分量。两味蘸料分别是充满着鹅油香气的卤汁,和蒜泡白醋。卤汁增香,蒜泡白醋解腻,鹅肉在这两种蘸料之间循环往复着香气,延绵着朝远方走去,让人欲罢不能。
牛肉火锅到底还是汕头的出名。为了避免排队,那天我们一早从潮州出发,乘坐粤运大巴从潮州来到汕头。下车后计划骑共享单车,可惜半路下雨,我们又继而步行来到了杏花吴记牛肉火锅。刚刚十一点,我们就坐在了店里,是今天中午的第一批食客。
三花趾和五花趾从牛腿腱肉中分离而出,出肉量仅为千分之一,薄切至一毫米,三起三落仅需8秒,可保证五花趾口感爽脆;吊龙是牛背上的肉,相比三花趾会更瘦一些,同样8秒钟就能达到味觉的巅峰;胸口朥饱含脂肪,涮足三分钟,丝毫不腻口。牛筋丸紧实弹牙,隐隐流出牛油,香气四溢。
吊龙
牛筋丸
这家火锅几乎开了一整条街,有店内堂食,也有零售冷冻。驶进这条街的车几乎都是来吃牛肉火锅的,车牌并不局限于汕头的粤D,还覆盖了广东地区许多地方。店员统一穿着蓝色T恤,在店门口招呼顾客,在大雨中为顾客撑伞,扫除店门口的积水。一位员工大叔在大雨中脚底一划,我们俩没忍住笑出了声,他也裂开缺了一颗牙的嘴巴冲这我们笑。坐在窗户边上的我们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也欣赏着时晴时雨的汕头在阴晴不定的天气中的可爱模样。
地点:杏花吴记牛肉火锅 - 汕头市金平区杏花桥边杏花西路47号。人均:70元。
打冷指的是潮汕地区大排档中经营的冷盘熟食,有生腌、也有鱼饭。
打冷-白粥、薄壳、巴浪鱼饭
薄壳即寻氏肌蛤,是我们福州人常说的“海瓜子”,用金不换炒过,薄壳口感肥美,是潮汕地区夏日经典风味。
鱼饭诞生的最初动机,是未有保鲜的时代,渔民将鱼新鲜打捞上岸后,用海水直接煮熟,便于保存,也可以充饥。制作鱼饭需先用20%的盐水腌制鱼肉。20%浓度的盐水能够析出鱼身上的水分,使肉质纤维收缩,保持鱼肉完整。留存在鱼肉内部的咸味还能让鱼肉具有鲜甜的口感。随后鱼肉再用6%浓度的盐水,猛火深汤,用竹篮兜住,烹煮鱼料。如今所有用盐水煮制的海产品,都叫鱼饭。巴浪鱼饭是潮汕人最喜爱的原汁原味。而这巴浪鱼正是我们福州人熟悉的“熟鱼”,用福州话读为“剔”的一种鱼。微有咸味的巴浪鱼可直接食用,也可以配以白饭,成就打冷的美味。
地点:桂园白粥 - 汕头市金平区桂园29幢101-103。图片上花费50元。
糖葱薄饼
糖葱薄饼是在汕头小公园边上买的。春卷皮包裹着甜甜的馅儿,麦芽糖被切得很碎,丝毫不粘牙。
菜脯粥&甜豆花
含水量可达90%的白萝卜经过海盐腌制,铺在干稻草上晾晒,一周之后的萝卜已经干燥爽脆,成为菜脯。菜脯煎蛋、菜脯排骨汤、菜脯炒粿条、菜脯炒鱿鱼都是绝味。这碗菜脯粥就是汕头传统的早餐之一。
肠粉
别说了,料挺足的,味道还行,就是拉肚子……
景点
潮汕是个小地方,国内三四线城市大概落后福州20年左右。潮州路边的建筑都是我很小的时候对于福州路边的印象,较少看到10层以上的新房子。汕头会再先进5年左右。因此两地的景点很小也很集中,未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去潮汕其实就是奔着美食去的,逛景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食。
为了记录潮汕甚至粤东地区历朝历代的杰出人物,立有一整条街的牌坊。每个石牌坊都配有二维码可以扫描听取其中介绍。然而在潮州的两天皆是倾盆大雨,没有机会好好游览。
开元寺历史悠久,环境幽静,彩饰的屋脊非常漂亮。游览其中,《滕王阁序》中的“披绣闼,俯雕甍”久久在我脑中萦绕。
韩江贯通潮州市区,广济桥沟通韩江东岸和西岸。广济楼就在广济桥边上。
汕头小公园断断续续修了好多年了吧,我们去的时候还有一半还在装修,店铺也没开几间。小公园中心是个小亭子,周围的古建筑也是翻修过的,带有浓重的三坊七巷的味道,以小亭子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太阳毒辣,我们只得找一家咖啡店躲避暑气。
阳光通过门边折射进屋内,色散成彩虹色
西堤公园和礐石大桥位于汕头的榕江水道边上。西堤公园是一块侨批纪念地。侨批指的是海外华侨与家乡的往来书信。西堤公园里有一环状的“记忆之流”,有各类侨批影像。
交通
乘坐高铁从福州到潮汕需要3个小时,动车大约4个小时。下车后便有粤运公交,可以通向潮州和汕头。潮汕站到潮州市区票价8元,行程大约40分钟;潮汕站到汕头市区票价20元,行程大约50分钟;潮州市区到汕头市区票价18元,行程大约40分钟。
潮汕高铁站破旧不堪,候车厅如同施工队的活动板房一样,像个临时搭建的一层楼高的空旷大房间。空调似乎毫无用处,吹着小风扇都觉得炎热。
花絮
潮州街头真的特别多猫猫,似乎街上有一半的店铺都会养猫。傍晚时分,店主便在店门口摆两三张小椅子,一张小桌子上就放着一副茶具和方巾。茶壶和茶杯都小小的,不时酌上两口。猫猫也会懒洋洋地躺在小椅子上睡懒觉,游客路过也不曾抬起头张望世界,仿佛看尽了潮州的几百个春秋,几百个傍晚的临街,几百个傍晚的临街。
潮汕人也是真的很爱喝茶。我们入住潮州和汕头的酒店都有精致的飘窗和联排座椅,其中放置了小桌子,摆着一套茶具供游客饮茶。
酒店里的茶具,我们泡上了降火的金银花和菊花
从潮州离开时,入住的酒店送了我们一套小茶具。小黄同学爱不释手,他想在办公室喝茶,而不想特地买一套茶具,这套小茶具正好解决了他的困扰。
酒店送的一套小茶具
旅途的最后一个晚上,小黄同学不幸在汕头一家肠粉店中枪,肚子拉了一整天……不过幸好是最后一天的晚上,仅仅耽误了第二天中午的港式茶点,给这次旅途留下小小的遗憾;幸好只有一个人倒下,不至于两个人都迷迷糊糊,我还能跑腿买药,照顾这只小病号,最后顺利回到福州。
这次潮汕之旅算是我和小黄同学在一起两年多以来第一次单独出游。他上班挺忙,我在放学生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有空做了一些攻略。作为路痴的我,路上带着小黄同学至少走错了三次路,甚至吃到一家拉肚子的肠粉店。我们大概只按照先前的攻略吃了玩了一半,这其中一半也包含着踩到雷和吃到了无比美味的东西。同时,我们也无法保证吃到的美味确实是潮汕中最美味的,最值得品尝的滋味。潮州的瀛洲狮头鹅是我们无意发现的美味,而我们赶到汕头苏南卤鹅店里的时候,鹅肉已经全部卖光了。苏南卤鹅对于我们便是永远的悬念,它或许不如瀛洲店的好吃,也或许比瀛洲店的卤鹅好吃十倍。但如果我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永远保持着强烈的贪欲,永远在幻想没有吃到的东西究竟有多么美味,那恐怕旅途永远不会愉快。而我们抱有对已经体验过的事物的极大满足,那才是面对旅途和人生的正确姿态,所谓知足常乐正在于此。
这一路上小黄同学都特别包容我,丝毫没有指责我,也没有流露出任何抱怨和失望的情绪,反而安慰我这些意外都是难以预料和难以避免的,不必太过自责。旅途中必然充斥着各种好的坏的状况,而参与其中的体验感,比一定要获取到最佳的体验感来得重要得多。我们在鱼饺店觉得鱼饺的汤太咸了,没有醋不够滋味。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自己熟悉的口味之上,鱼饺店里的本地食客证明这这就是潮州本地的味道。若害怕和排斥自己不熟悉、不习惯的味道,那旅游的意义何在呢?待在家里自己做饭吃,吃到的永远就是自己熟悉、习惯的味道了。去尝试、去探索新的事物,见识到“哦,原来他们都是吃这样的东西/原来他们都是过着这样的生活”,才是旅途最大的收获。
去潮汕最大的惊喜大概是碰到了本科时最好的闺蜜墨涵了吧~两个人在潮州不期而遇:她20日在汕头玩耍,21日上午在南澳岛,中午进潮州市区。而我们21日上午从福州乘高铁抵达潮汕,中午时分进潮州市区。下午三点多我在微博上看到她发布在南澳岛的美照,兴奋地问她是不是在汕头,没想到我们俩都在潮州一拍即合。当即我摇醒了还在睡午觉的小黄同学,把昨天晚上连夜赶飞机回福州,今天早上又起了一大早和我一起去潮汕的小黄同学活生生拖出了酒店。四点多我们俩带着各自的男朋友在广济城门楼下胜利会师。哪想雨越下越大,我们躲进了一家饮料店避雨,雨小了一些后,我们一起逛了一家书店。但是我们依旧说说笑笑,像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十分开心。
大概旅游的意义就在此吧,书店哪里都一样,饮料店的豆花其实并不好吃,但是因为和要好的朋友在一起,一切都会变得有滋有味起来。同样,山山水水哪里也都差不离。自然风光千百年来不会移动,真正值得欣赏的大概是在此处生生不息的人民。人民创造的历史,人民运用智慧创作出的美食风物,才是唯有在这块土地上,在别处都无法体会到的珍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