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的行程相比于前几日来说似乎休闲了很多,整整一天都在围着绕一个边境村落展开,陈塘沟——夏尔巴人村。
陈塘沟位于中尼边境的喜马拉雅山脉中坡南段,平均海拔约2000米左右,由于海拔落差大,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着沟谷一路纵深,孕育出高原地区少有的亚热带自然景观。沟内两侧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数条高山瀑布垂直落下,汇入奔腾而过的朋曲河和嘎玛藏布江。优良的气候条件浸润着这里的植被和生灵,造就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别致景观。虽然我们到达的时间已经是初冬的季节,高海拔地区已经是冰雪覆盖的白色世界,而在陈塘沟里却秋意正浓温度适宜,可见这里的气候确实很安逸呢。
陈塘这个地名的由来,与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萨迦寺密不可分。在藏语中,“陈”意为运输,“塘”意为路,陈塘便是“运输的路”,相传当年在修建萨迦寺时,大量木料都是用人背畜驮的方式,从陈塘沟运输过去的。这个历史典故可以看一下央视的纪录片《探索·发现》 20220608 探访西藏陈塘沟便可知晓详情。
前往陈塘镇的公路是近几年才得到修建和改扩建的。据查,由于地势险峻2017年之前公路在陈塘镇藏嘎村便戛然而止,通向镇里的最后1.5公里,是一段1600级盘山石阶路,这条悬空在山腰上的羊肠小道,时而穿过原始森林,时而横穿山间小溪。因此,陈塘也曾被称作我国最后一座“陆路孤岛”。2017年底,藏嘎村至陈塘镇的公路建成通车,汽车才第一次驶入陈塘镇里。2020年一条崭新的柏油路直达陈塘镇,这才彻底结束了“陆路孤岛”的历史。
这天吃过早饭,星哥就拉着我们开始了一整天的夏尔巴人村探访之旅。也不知道星哥从什么渠道找了一位帅气的夏尔巴人小伙给我们当向导,就此我们的问题库全面打开了。我们的向导是一位20岁的本地小伙,名叫腊八,在这个偏远的边境小村里他算是一个高知青年,因为他是村里第三个去拉萨上学的大专生。
对于夏尔巴人这一名词的了解,主要还是来源于关于珠峰攀登的各种纪录片。因为在珠峰地区最好的高山向导和登山协作人员几乎均为夏尔巴人。20世纪以来,在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登山爱好者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往往都伴随着夏尔巴人的身影。作为登山向导和背夫,夏尔巴人不仅承担着物资搬运、营地建设、开凿阶梯、后勤保障等工作,有时还要为登山者提供高山救援服务。夏尔巴人绝对是世界上最能吃苦的背夫,因此“喜马拉雅山上的背夫”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夏尔巴人被世人所熟知的标签。夏尔巴人背东西的姿势也是与众不同,见过双肩背的、用头顶的、拿肩挑的,而夏尔巴人是用额头作为支撑点去背货物的,果真不同凡响。
>
夏尔巴一词源于藏语“东方人”,夏尔巴语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南支,中尼专家普遍认为夏尔巴族是逃难的西夏王族后裔,也有学者认为起源于四川的党项,主要聚居地在尼泊尔东部,少量分布在中国、巴基斯坦和不丹。据2021年最新的研究调查报告,中国境内约有4600名夏尔巴人。和腊八了聊天之时,星哥突发奇想的想看一下腊八的身份证,果真他身份证上民族一栏竟不是藏族,而是其他。夏尔巴没有认证为一个民族的原因貌似是这个族群人数不足5000人,所以目前还只能算作一个部族。(很可惜当时拍的腊八身份证的图片已经找不到了)
夏尔巴人的村落几乎都是依山势而建,梯级向上,房子周边就是各家的田垄。对于夏尔巴人而言,与生俱来的攀登能力只是他们的一种谋生手段,更多的夏尔巴人则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夏尔巴人每年种植两季作物,一季是土豆或青稞,另一季便是鸡爪谷,鸡爪谷是陈塘夏尔巴人重要的作物。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说到原始,其实陈塘也确实比较原始的。因为也是才通公路没几年的时间,这里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一些,尤其是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像腊八这样可以受到正规教育走出大山的孩子还是少之又少。
这里紧靠边境再加上受教育程度低,能说普通话能听懂普通话的村民寥寥无几,小孩子们的教育水平近几年也在慢慢提升。在这样的村庄里,如果有小朋友当着你的面在路上拉屎那算是一件很正常不过的事情,村中的小道上鸡屎、人屎、狗屎、牛屎随处可见,这样的景象在内陆乡村一定不会出现,而在这里再正常不过了。其实换种思维可能算是原生态的极度典范吧。
>
腊八说他阿妈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我们也有些小兴奋,毕竟没想到游村子还可以有机会进行家访,这也算一个意外之喜了。走在曲折迂回的村中小道,可以感受到来自整个村庄浓郁的生活气息,无论是别致的藏式屋门还是鲜艳的外墙颜色还是每家每户种植的鲜花盆栽,都透露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没有城市的纷扰和快节奏,只有慢条斯理的悠然时光。在阳光下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途径腊八哥哥家的屋院时,腊八说他们这里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非常严重的,因为种族人口数量少,所以没什么计划生育要求。家里一般都盼望生男孩子,所以他的表哥和表嫂在结婚的10年中生育了8个子女,只为生出一个男孩,好在去年生出了男孩。算一算腊八表哥的年纪应该和我差不多同岁,想一想在这个边境村子里,道路未通之前,信息闭塞,生活单调,没有什么文化教育可言,所有人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白天在外面耕田晚上回家继续“耕田”,无休无止只为得到一个儿子……,这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青年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腊八的两个侄女突然跑出来和腊八打招呼,我从兜里摸出了两根棒棒糖递给了他的侄女,小姑娘的笑容是那么单纯美好,希望她以后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走出大山,做一个有思想能独立的现代女性。其实村子里到现在还依旧有很多家庭为生男孩而不断努力,经常可以看到5、6岁的大孩子背着自己的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在村里疯跑玩耍的场景。虽说为提升人口数量没有什么政策限制,但我还是真心希望这些小朋友可以有幸福和被宠爱的童年以及光明的未来。
经过腊八表哥的院子后,就到腊八的家里了,腊八的母亲已经在门前的石坎上等待我们了。之前只是在央视纪录片《第三极》里面见过夏尔巴人的家,这次有机会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也是激动不已。夏尔巴人的房子主要是以石头、木地板和木梁组合搭建而成的,和一般藏人家庭差不多是一整个大开间,没有什么隔间。沿着四周的墙壁分别摆放床铺、藏式储物柜、坐塌,坐塌旁有火炉。进门处为伙房,房梁上晾着当季的收成——玉米,简单的陈设一目了然。腊八的母亲听说我们想尝试鸡爪谷酒,就迅速去伙房烧水,腊八也热情的为我们做着准备。
陈塘镇夏尔巴人鸡爪谷酒的酿造过程(央视纪录片《第三极》第二集一方水土):
鸡爪谷酒的口感类似于醪糟,微甜,喝完之后,可以继续添加热水,就又是一桶鸡爪谷酒了,只不过酒味会越来越淡。品酒小队纷纷争先上前品尝,感受这来自边境部族的美味。
结束品酒,腊八和星哥商量下午的行程。本来计划想去看看山林深处的九眼温泉,一座当地的神泉,只可惜路途遥远,当地人也要花上4-6个小时才能打个来回,对于我们这些观光客来说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林里徒步还是很有困难的,再加上我们下午还要赶去定日,所以腊八提议带我们去另一个温泉看看。九眼温泉的传说只能从纪录片《第三极》里面看看了。
酒足饭饱后,迎着午后的暖阳踏上了去看野温泉的行程,我们沿着曲折的峡谷公路,向村子背后绕去。据腊八介绍这个温泉只有在秋冬季节才会显现出来,在雨水丰沛的夏季温泉是全部淹没在雪山融水的河道当中的。沿途的风景也是迷人,有种秋高气爽的感觉,和前几日的高海拔荒原之旅相比,简直不要太舒服。
大约10多分钟之后,我们的车子到达了一个简易的停车区,腊八指引我们开始徒步前往温泉。这段路走起来真的很有秋游的感觉,整个心情都沉醉在被印度洋暖湿气流滋润的山谷秋色之中,阳光温暖和煦,秋风微拂脸庞,完全化解了几日旅途的疲惫。眼前的景色仿佛让我想起了20年藏东秋日之行的美好。
沿着步道走了大约7、8分钟终于走到了温泉泉眼处,这里大概有10多个藏民在洗浴疗养,泉眼的位置就在河道附近。星哥上前和村民聊天,询问温泉的功效、伸手去尝试水温。一番了解后,星哥开始拍摄纪录小片,星哥努力的样子让我们每一位队友都拍手称赞。嘬嘬也发表了感言:你看我老板多努力,为了工作藏人的洗澡水都能喝下去。哈哈哈哈哈!!这真的是我听到的来自员工最中肯的评价了。不过话说这个温泉水温度确实很高,大概7、80度的样子,而且水质清澈,但就是不知道口感到底如何,反正看星哥和藏人喝着都没什么问题,只是我们太怂不敢尝试罢了。
温泉探访之旅圆满结束,陈塘沟完整一日深度探访游也完美落幕,沿着步道返回停车区,腊八遇到了前来建造夏季房屋的哥哥和嫂子便过去寒暄。趁空再好好感受一下这温暖的陈塘山谷,毕竟1个小时以后我们又要回到海拔4000多米的寒冷地带了。
回到镇子和腊八告别,再回望一下这座边境小镇,再回望一下边境口岸,最后的时间不忘在各种边境小店淘宝,边境果真是边境,淘到了很多尼泊尔和印度的小东西、小零食,比如尼泊尔的香、尼泊尔的小工艺品、印度的玫瑰精油、印度的奶茶和小饼干(奶茶味道还不错,饼干呢就有一种80年代的感觉)、还有印度的各种香料(玛莎拉,亲测后感觉味道还可以),最重要的是买到了喜马拉雅悬岩蜂的蜂蜜,这个在纪录片《第三极》第二集中有详细介绍。
一切收拾完毕我们沿着崎岖的公路从沟底向上攀爬,在日暮中向定日出发。随着海拔的升高,峡谷中背阴面的瀑布全部都变成了壮观的冰挂。沿途的景色也慢慢从黄绿的深秋转向寸草不生的冰冻荒原,雪山晚霞是这趟旅途最后的句点。
前一日过关卡的时候几乎临近深夜,出关卡时则是日暮晚霞。作为最后的纪念就是在关卡处留下我们的生物检材。不过这次我们选择了卡口简易的生态河景厕所,景色还算宜人就是风有些大,柔弱的马老师险些被吹进河里……
在晚霞即将落幕之时,我们翻越尼拉山垭口,在最高点遥望仿佛被雾霭轻拂的定结湿地,山峦群峰层层叠叠,那种水粉画的质感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再一次感叹大地与光的艺术杰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