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照里与阴云里的圣玛格达莱纳教堂 -
Val di Funes(富内斯山谷)位于意大利北部与奥地利的交界处,是阿尔卑斯山山系、多洛米蒂山脉(Dolomites)的一部分。它的东南边就是壮观巍峨的Geisler盖斯勒群峰(另外一个名字是Puez-Odle峰,也可称作姐妹峰),是一处徒步与登山的胜地。
在整个意大利行程中,我们划给了Funes了三天的时间。第一天乘着火车一路北上,一路在半梦半醒间看着意大利的田原、天空和电线杆一路后退。在布列瑟农下车后和一群意大利学生等待着进谷的巴士,直到傍晚时分才辗转抵达了旅店,得以坐在房间小窗前感受山谷的静谧。
由于历史原因(在一战前这一片地区属于奥匈帝国,因此他们的官方语言是德语和意大利语),旅店里和蔼的老奶奶只会说德语,所以我们之间的交流更多的都依靠身体比划和她会说英语的年轻女儿翻译。早餐总被安排成四张桌子,我偷偷地猜测这两天旅店总共住着四房客人。通常我们会在早上八点遇到隔壁房间的俄罗斯情侣和意大利中年夫妇,而最后一桌的客人我们从没遇到。
UNO
游览信息|INFORMATION
- 路边的340路公交站牌 -
- 正处于割草季节的山谷 -
- 从某处半山腰上往下看 -
- S. Maddalena村庄里的房屋与远处的姐妹峰 -
- 旅店小院里 抬头望见的姐妹峰 -
- 旅店二楼窗外的绿色 -
- 随处可见的蒲公英 -
- 触碰到了黄昏 -
交通|Funes山谷内位于博尔扎诺省内,没有直达火车站,只能乘坐火车从维罗纳转车北上抵达布列瑟农(Bressanone/Brixen)后,乘坐340路巴士抵达山谷。(火车站出口便有340巴士站 博尔扎诺省内巴士时间表可查询:http://www.sii.bz.it/en)山谷间各村庄之间的交通几乎只能靠徒步和公交完成。旅店赠送了我们山谷交通卡,可以免费无限次搭乘山谷内的巴士。
住宿|Funes山谷里有三个主要的村庄,分别是Tiso, S.Pietro和S.Maddalena。由于地势平缓和景点集中,通常游客会选择住在S.Maddalena。由于村庄里的旅店比较少,如果是旅行旺季前来,需要提前几个月预定住宿。
景点|山谷里除了徒步之外,主要的景点有三个教堂和山顶的国家森林自然公园。S.Maddalena里的两个景点分别是圣玛格达莱纳教堂(Church of St.Magdalenda)和圣约翰教堂(Church of St. John of Nepomuk in Ranui)。而圣彼得教堂(Parish Church of St. Peter)在S.Pietro村里,从S.Maddalena村出发需要徒步40分钟左右。森林公园则需要乘坐340巴士抵达。
官网|http://www.villnoess.com/en/
DUE
富内斯山谷|Val di Funes
- 从山坡上徒步下来 远处的教堂 -
- 另一些角度下的Church of St.Magdalenda -
- 通往教堂的小路 -
- 教堂近处 -
- 和圣玛格达莱纳教堂的合影 -
旅店拐个弯,往山坡上使劲走两步,遇见几群羊后便是圣玛格达莱纳教堂。教堂不大,近处的景致也略显普通,不如远山。
通往教堂的白色石子路上遇见了一位穿着红色上衣的南韩爷爷,精神矍铄地冲着我们说着自己和朋友们长达四十天的欧洲之行,不等我们回应便又急着和我们道别,唤着夫人朋友兴冲冲地走了。而他的夫人,迎着我们走过来,同样热烈地夸着我们,然后把刚刚编好的一枚花环塞到我们手里,头也不回地往山下走去。
拿着花环的我说着谢谢,内心又在感叹旅行时人们的不设防,仿佛觉得在异国他乡所遇的人和事都格外真挚。界限被环境的变化冲淡,我们甚至来不及为新生的世界踏出一条路来,这条路也无需用规则限制,不要求留下任何痕迹,我们便倏忽一下,热烈地过去了。
- Church of St.Magdalenda -
- 摇晃的太阳雨、彩虹与羊群 -
在Funes的时间是松散而空泛的,在向着目标前进的大方向中总是夹杂着几段漫无目的的徒步。
下午四五点的样子,我们又从旅店出发,决定去教堂对面的小丘上看日落。坐在坡上树下的长椅上,愣愣地等待教堂钟声,确定了是间隔半小时便响彻山谷一次的规律后,见到了从云洞中透出,撒在姐妹峰上的缝隙日光。整个画面极富美感,像是凭空从幕布上方投下一道光束,四处晃动,在一个范围内改变山林的颜色。
而这耀眼的光斑又太有迷惑性,天空中随意飘落的小雨拢起了一道彩虹,以一个广阔的角度架在了半空,清晰到你以为自己可以走到彩虹尽头所在的位置,以致最后的我们没有赶上变天前的一瞬,困在了半山腰的农场屋檐下。
在那样的情况下,依旧决定冒雨下山的我们像个是十足的勇士,在轰隆的雷声下走在已然变成河流的道路上,感受着湍流混着碎石从膝盖下方划过。直到遇见了一辆下山的红色消防车,浑身湿透的我们被车上像天使般的孩子们讨论着,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和这群被暴雨困在山上的孩子们一样,得了救。
- 山下的Church of St. John of Nepomuk in Ranui -
- 教堂边上的木栅栏和远山 -
- 教堂前大片空旷茂盛的草甸 -
与我而言,山谷的温柔在于群山的拥抱,不管往哪儿一瞥,你总能见到以苍阔山峰为内容的背景,能感受到细风裹挟着声音来回游荡。任何普通的景致往这儿一放,就多了不曾有的层次,即使是在阴晴不定光照缺乏的那两天。
于是,在山谷里很多的照片都像是在老牌照相馆拍的游客照——人怵在一块背景布前,发丝儿莫名其妙地反射着灯光,你似乎在景里,却又好像多了层阴影。
- 爬坡时拍的剪影 -
每每写类似的文字时,我都能感受到自身文字的贫瘠,不光归咎于感官上无穷无止的后天演绎,也关乎自然天生的千变万化。若再加上时间的立体轴线,我觉着可能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载体来表述世界在我内心的投射。“亲身经历”总是轻而易举地让你理解“一去不回”。于是,我又写成了这样,一些伴随着图像的细枝末节,一些仿佛恍然一梦的美景和幻光。
“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