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本太郎认为,艺术和痛苦息息相关。当你凝视一件卓越的艺术品时,所感觉到的不适正是它想要传递的。这句歪理成为了这次旅行的线索。当艺术以井喷式呈现时,在一片叽叽喳喳的「痛苦」之中寻找共鸣与触动,无疑是一种自虐的举动,而这举动本身亦可以看作一种艺术——于是,「艺术祭」的概念应运而生。
这是我第二次造访濑户内海的小岛,时隔三年,正好也是「濑户内国际艺术祭」举办的年份。上一次造访时,对艺术并没有多加关注,草间弥生的南瓜也不过是一处寻常的网红打卡点,还在好奇漫山遍野徒步旅行的欧美人,他们是如何找到这里来的?而今年,艺术成为了房间里的大象,且经历了三年疫情的洗礼,当欧美人的面孔又出迂回辗转出现在这里,追寻艺术的脚步声震耳欲聋,而自己亦是其中的一双。
艺术家给人一种避世的感觉,但艺术又避无可避地要和人发生联系——至少作为展品出现在这里的这一些无时不在等待着陌生人付费的观瞻——想必也是「痛苦」的来源之一。草间弥生、安藤忠雄、西泽立卫这些名字,他们背负着振兴、促进、带动、发展之类蓬勃的期待。
一些艺术让人看了沮丧。岛上的志愿者分散在一些荒无人烟的路口,白发的老爷爷上来和我们搭话:27号看了吗?我说看了,现在在找24号,他指了指后面的公厕说24号就是这个。好吧正好肚子有点不舒服。
而另外一些却给人以十足的惊喜。在西泽立卫的丰岛美术馆禅思之时,沉湎于风、水和光线的结界之中,拥抱时间的流逝。而最后一天在小豆岛与「KEEP OUT - 立入禁止」的邂逅,以荒谬的装置艺术之形式,翻阅了关于这个小镇的纪实文学。
我想,当我们欣赏艺术的时候,我们欣赏的当然不是发在instagram里站在雕塑前面合照的自己;当我们追寻艺术的时候,我们追寻的也不是为了奔波打卡而不得不时刻注意发车时间的公共交通工具;当我们创作艺术的时候,我们也不是在创作那个富足中产或小康的有朝一日。
所以所谓艺术家,是万人空巷洛阳纸贵众口铄金的神祗,还是印刷成册的一个后缀头衔,或者只是微博小红书里名不见经传的认证呢?
新奇怪异的表象让人眉头微皱之余,深层次的思想往往等不到抽丝剥茧的解读。冈本太郎认为艺术和痛苦息息相关。既然众生皆苦,那么不用看别的,那些深奥的自恋比不过我们真实的生活,它才是活生生的艺术。
声明:
本站内容为网友自行发布,相关版权(包括不仅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归属原作者所有。在未征得本站或者原作者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视频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当前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