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著名探险家、哈佛大学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路过卓尼时说:“这个城镇可能在它600年的历史中没有发生一丝变化”。
现在,90多年过去了,卓尼的县城也有了现代化的建筑,但小镇上和村庄里的时间仿佛停止了一般,向每一个到访的现代人诉说着从千年前就停住的时光。
卓尼也是西藏农区宫廷服饰保留最完整的地方,其代表是觉乃藏族妇女服饰,这种服饰色泽艳丽,别具一格,难能可贵的是它仍然为当地的生活装,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服饰。
而觉乃藏族妇女的头饰更加独具特色,是卓尼街头巷尾的一景。觉乃藏族妇女梳头需要相当功夫和技巧,三根粗大辫子被当地汉语方言称为“三格毛”。
离开卓尼,中午到达扎古录镇。吃过午饭,看到了一个小牌子写着洛克之路入口。
洛克之路起于扎古录镇,止于扎尕那,全长150公里,全程非铺装路面,无手机信号。
了解洛克之路,就先要了解洛克。他是一个对中国文化特别是雪域高原的藏传佛教文化研究很深的美国科学家,他的官方名片是——美国植物学者约瑟夫·洛克。
“1925年春天,站在四川边境,我面临着两条路:直接去青海,或转道去甘南” 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如今保存着洛克的日记,在日记中他说自己最终选择了后者,并与当时的卓尼土司杨积庆成了好朋友。
“洛克之路”,以前叫洮叠古道,是连接卓尼和迭部的牧道,非车道。扎尕那山多地少,缺乏牧场,牧民只好赶着牲畜走洮叠古道去卓尼大峪沟、车巴沟放牧。洛克当年由牧民带着,从东洼村后的小路向北穿过光盖山到卓尼,走的就是这条古道。现在闻名遐迩的“洛克之路”,并非此道,而是驴友向洛克表达敬意,将1949年后修建的江迭公路(X412)、卓电公路和G248国道称为“洛克之路”。洛克之路全程150km,翻越5个海拔4000多米、13个海拔3500多米的垭口。其中4200米的喀拉克垭口是途中最高点,亦是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洛克之路里最好的风光当属光盖山。光盖山又名石镜山,整个山体都是白灰色的,光线好的时候还会反光,就像镜子一样,也是因此而得名石镜山。
从扎古录镇出发到尼巴镇尼巴村,这里是最后有信号的地方。
在原始森林的路口的小河边看到了一群打架的土拨鼠,旁边停着一辆扎西快乐摩托,扎西在河边悠闲的躺着,看着天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的羊群则在远处悠闲的吃草。
和扎西打了声招呼,一起吞云吐雾,扎西给我整了整我胡乱穿的藏服,并告诉我山上还在下雪,很多路段有积雪,要小心。
谢过扎西,沿着土路前进。一路没有一辆车,只有漫山的牛羊和看不尽的美景。
拐过一个山头,开始下雪,路面积雪很厚,我贴着山体脚刹前进,尽量远离无遮无拦的悬崖。
书和图到用的时候都是方恨少的。所以没有那么多好看的图放出来。
只能说很美,很美。
不怪它被驴友吹爆。
扎尕那我就不多说了,在西北的五年基本每年都要来一次。
扎尕那的美景九色甘南‖每走一步都有诗意的莲花绽放和川进青出前传‖从甘南藏区到阿坝草原 这两篇写的很详细。
1927年3月10日,洛克也终于结束两年多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坡交界处的考察,决定离开卓尼。杨土司派骁勇善战的迭部藏兵一直护卫着他到了边界,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这一天的日记里,洛克写到:“迭部再也不属于我了”。
明天我也将离开。
今夜我和上个世纪的洛克在同一片宁静下,喝下一杯一样醇烈的青稞酒,“与尔同销万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