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次更新清东陵的游记已经隔了将近2个月了,在这断更的2个月内,并不是因为没有素材来更新,而是因为太忙了。
周末和朋友出游的约定,平日里更加饱和的工作,还有出差洽谈。
但是今天整理手机,发现虽然这么忙,但是仍然去了很多地方,拍下了很多美景,这些美丽的回忆不记录下真的太可惜了。
所以今天想无论如何也要更新一篇。
6月初的一个周末,突然想去承德看看,于是说走就走,买了去承德的高铁。
从北京到承德只需要1小时,所以对于生活在北京,周末想出去逛逛的朋友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很久之前去过承德避暑山庄,所以这次打算用一天的时间逛逛外八庙~
承德外八庙是指清朝时期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蒙古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的十二座喇嘛教寺庙群,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当年有八座寺庙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于北京喇嘛印务处注册,并在北京设有常驻喇嘛的“办事处”,又都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
目前外八庙只开放四座,分别是 普陀宗乘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 普宁寺 普乐寺
下面就谢谢我对这四座寺庙的观感吧~
ps-下面放一下原本备选的2个封面,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现在的封面更好~
普陀宗乘之庙 承 德
普陀宗乘之庙,又叫“小布达拉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建筑群。
庙宇名字中的“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所以叫它小布达拉宫确实名副其实。
普陀宗乘之庙布局分三个部分:
前部包括山门、碑亭、五塔门;
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白台、僧房等;
后部是主体建筑大红台-万法归一殿等
通过庙外的五孔石桥,进入藏式山门,便是黄琉璃瓦覆顶的碑亭。亭内竖着三座石,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分载《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三文。
在中国的历史上,游牧民族大多都是自东亚向西扩张或者迁移,比如最有名的匈奴,契丹,蒙古。
这些向西迁移的民族对整个中亚以及西方的历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回族,还有就是蒙古土尔扈特部,因不堪沙俄的统治和哥萨克的侵扰,于是举族返回中国,当时的清朝毫不犹豫接纳了西归的土尔扈特部,并且安置在如今的新疆。
对此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
碑亭后是五塔门。五塔门满壁白色,上有三层藏式盲窗,下为三座拱门,门顶上有五座喇嘛塔,门前有一对大石象,象征着吉祥和佛教大乘派的力量无边。
庙中的琉璃牌坊和北京北海公园,孔庙等的几座琉璃牌坊相差无几,踏过牌坊,算是正式进入庙界了。
从牌坊到大红台中间的这段距离,虽然有很多的建筑,但是基本上都处于废弃状态,只有墙,没有屋顶。这些房子在原先大多作为僧房而使用,但是墙上只有盲窗,而没有真正的窗户,想必住起来会十分寒冷吧。
大红台位普陀宗乘之庙最后,位置最高,利用地形将几组建筑连成整体,视觉上进行夸张,更显体量庞大。
正面基层是白台,实心,高17米,下部砌花岗岩条石,上部砌砖,白灰挂面,壁设三层梯形盲窗,东西两面砌石阶登道直达白台顶部。
有布达拉宫的味道了。
登上白台后,周边的风景一览无余,可以看到避暑山庄的外墙,还有承德的另一处知名景点,大棒槌。
在大红台南面正中嵌饰垂直琉璃佛龛六个,黄绿相间,一是标记轴线,二起装饰作用。
从白台再拾级而上,进入红台内部,他主要呈一个回字型,正中间是万法归一殿,四周被回廊式阁楼包围。
重檐四角攒尖顶,上覆鎏金鱼鳞铜瓦,四条屋脊饰有波状鎏金瓦,藏式法铃宝顶,殿顶使用头等黄金14000多两。
据说抗日战争中承德沦陷时,万法归一殿下檐的镀金铜瓦被日本军队用刺刀刮去,因此下层的瓦片暴露,受氧化现在处处呈现铜绿色。
从围绕万法归一殿的楼阁中还供奉有两座大佛塔,大家可以隔着玻璃看看,一定不要错过。
沿着楼阁的台阶可以直达天台,从高处俯视万法归一殿的金顶,感受黄金在阳光在的璀璨夺目。
在天台上,还有慈航普渡亭和权衡三界亭,这两座重檐八角形亭,同样顶覆鎏金鱼鳞铜瓦。
但是殿内的塑像早已遗失或者移至他处。
须弥福寿之庙 承 德
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入觐朝贺乾隆帝七旬庆典而仿照班禅居所扎什伦布寺形制兴建。
就在普陀宗乘之庙不远处,布局也差不多,可以说得上是普陀宗乘之庙的姐妹庙宇了。
须弥福寿之庙建造之由是为六世班禅避暑,乾隆帝下旨在热河建须弥福寿之庙;
在北京香山静宜园建宗镜大昭之庙,作为班禅夏季驻锡地;
将北京西黄寺作为班禅冬季驻锡地。
六世班禅到达热河后,乾隆帝在避暑山庄为他举办了欢迎仪式,并亲到须弥福寿之庙探望六世班禅。
六世班禅向乾隆帝进献礼品40件以及途中日记一册,日记中记载六世班禅在途中每到一站必祈皇帝万寿。
乾隆帝将自己身披袈裟的画像赠给六世班禅,并且在须弥福寿之庙中的妙高庄严殿举办法会,请六世班禅讲经,章嘉国师翻译。
因此须弥福寿之庙与其说是一座宗教建筑,不如说是清朝为了维护藏地稳定的一座政治建筑。
和普陀宗乘之庙一样,经过山门,碑亭和琉璃牌楼后,同样有一座大红台。 是须弥福寿之庙的主体建筑,顶部平坦,四角各有一座庑殿顶小殿,顶覆琉璃瓦;脊上有吻兽,北面两殿是鹿,南面两殿是孔雀。 值得注意的是,脊上吻兽的样子,虽然是龙,但是却是藏地的龙的形象,和故宫雨花台的形制相同。 和和普陀宗乘之庙一样,红台裙楼围合而成的天井中心坐落有一座单独的建筑-妙高庄严殿。 高三层,面阔七间,是六世班禅讲经之所。 三层上下贯通,重檐攒尖顶,覆铜制鎏金鱼鳞瓦,四条屋脊各饰一上一下铜质鎏金行龙两条,共八条龙,每条重约1吨。据说殿顶共用赤金1.15万多两。 但是我去的时候裙楼和妙高庄严殿并没有开放,所以只能拍一下建筑的形制,然后进一步向庙宇的深处探索。
琉璃万寿塔
出了大红台后,是一片山坡庭院,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却是很适合纳凉休息。
在山丘的顶端有一座琉璃宝塔,这既是庙宇的最高点,也是最深处的建筑。
塔身八角形,底部周围有木廊,底部的石壁四面开拱门,门上和门侧都雕有佛像。
塔面每层各辟八个佛龛,佛龛内有无量寿佛像,不过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佛像已经被风化的不成样子,已经暴露出之前修复时的底胎。
看在再次进行修复已经迫在眉睫。
普宁寺 承 德
普宁寺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
清朝军队平定了准噶尔蒙古叛乱。在冬十月,厄鲁特蒙古四部来避暑山庄朝觐乾隆皇帝时,为纪念这次会盟,乾隆仿照康熙与喀尔喀蒙古会盟建立多伦汇宗寺先例,清政府依照西藏桑鸢寺的形式,修建了这座喇嘛寺。
普宁寺的名字取“安其居,乐其业,永远普宁”之意。
乾隆亲自撰写碑文《普宁寺碑》、《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三块碑都是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来显示清朝团结各大部族的基本国策。
前半段从山门到大雄宝殿,基本和汉地的寺庙没有差别,但是在大雄宝殿后的山坡两侧,矗立着各式各样的藏式建筑和佛塔。
再到高台之上的平台,坐落着普宁寺的核心建筑大乘之阁。
大乘之阁
大乘之阁通高39米,外观正面6层重檐。
阁内置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高27.21米,用松、榆、杉、椴等坚硬的防腐木材雕刻而成,重约110吨。
和北京雍和宫万福阁的迈达拉佛(弥勒)不相上下。
乾隆承袭“修建一座庙,胜养十万兵”的祖训,普宁寺也就成了西藏、蒙古诸部与清王朝政府在宗教与政治方面直接联络的主要场所。
六世班禅东行朝拜皇帝时下榻在普宁寺。
蒙古族喇嘛教最高领袖哲不尊丹巴图克图以及诸部王公、台吉也都定期来普宁寺朝拜。
普通僧侣信众,也长途跋涉到普宁寺礼佛进香。普宁寺成为民族团结的产物,清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的纽带。
对于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民族构成复杂的国家来说,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是头等大事,其中的复杂程度远超普通人的想象。
虽然现在的我们评价乾隆这位【十全老人】有一些负面的评价,但是不可否认,他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功不可没。
具体的历史事件大家可以参考平叛准噶尔的故事。
普乐寺 承 德
逛完普宁寺已经差不多3点多了,距离各大寺庙闭馆的4点半已经时间不多了,也有一点累。
但是本着来都来了的基本思想,还是打车去了本次计划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承德小天坛-普乐寺。
普乐寺,又称“圆亭子”,是清代乾隆皇帝供新归附清朝的杜尔伯特、左右哈萨克、东西布崔豪特瞻仰而建的寺庙建筑。
其名“普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带有普天同乐之意。
宗印殿
普乐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其建筑为汉藏结合式,西部依照汉族寺庙样式由山门、天王殿、钟鼓楼、配殿、正殿组成。
东部为藏式城建筑,主体建筑旭光阁,重檐圆顶,阁内顶部置圆形藻井,龙凤图案,龙凤藻井中心雕金龙戏珠。很像北京的天坛。
宗印殿之后为“阇城”,是普乐寺的主体建筑,其平面布局非常特殊。
它又称经坛、坛城,共三层。第一、二层为正方形石台,第一层有门殿三间,四周环绕72间廊庑。
第二层台有雉碟,四面各开一个门,四角与每边的中点置琉璃喇嘛塔座,共八座琉璃喇嘛塔,四角的塔是黄色,四边的塔分别是黑、青、紫、白色。
登上阇城后的景色可以说相当不错,可以远眺到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 视野之中还有一座巨大的楼阁式建筑,但是不知道是哪座寺庙的殿宇了。
旭光阁位于寺院后半部,为普乐寺的主体建筑,在阇城之上。旭光阁高23米,直径21.68米。旭光阁内中央圆形石须弥座上,旋转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制曼陀罗,用37块木头组成,象征三十七道品。
曼陀罗内供胜乐王佛(又称上乐王佛)双身铜像,俗称“欢喜佛”、“欢乐佛”,为观世音菩萨的变体。
据说观世音菩萨在普陀洛伽山上面朝东修炼,故该佛也面朝东,这也是普乐寺背西朝东的原因,和避暑山庄内的永佑寺六合塔以及磐锤峰在同一条线上。
旭光阁顶部有大型天花藻井,呈半球形,中央为龙口衔轩辕镜,衬以浮雕云纹,向外的第二、三圈装饰有斗拱,第四圈浮雕孔雀,第五圈为游龙,第六圈装饰有斗拱,最外侧是云纹饰边。
随着广播宣布今天的闭馆时间已经将至,恋恋不舍的走出了旭光阁。
本来看天气不错,还准备在承德看一场日落,但是通行的小伙伴体力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所以出了普乐寺就打了一辆车直奔高铁站,准备回北京了。
大多数人可能只知道承德避暑山庄,以为这只是清朝皇室夏日避暑的一处游乐之地。
但是在我看来,外八庙才是承德的精髓,一座小城,几座庙宇,却担负起了安抚边疆和调和各民族的重大任务。
不过可惜众多的宗教塑像在特殊年代中都被摧毁了,现在的外八庙更像是个建筑博物馆。
但是也有想普宁寺千手千眼观音巨像这样,值得单独为之而来的重要艺术瑰宝。
避暑山庄因为是很小的时候去的,所以已经记不太清了,下次再去的话会在写一篇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