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城,是我心目中最感通天地、徜徉古今的建筑之行。
拍完最后一份作业的即兴伴奏视频,今年暑期的音乐课才宣告彻底完结,走出课堂的我也终于又有时间走向远方。
这次,去山西。并非有意赶热点,只是没想到竟恰好在《黑神话:悟空》让山西爆火之后。
这次行程是今年六月定下的,而起心动念是去年十一月。去年十一月我第一次随中国国家地理人文旅行路线晋陕长城行,开启了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认真了解和追随长城,第一次逛山西,第一次连篇累牍写长城之行,由此也萌生了一个宏愿——把万里长城主干大略走一遍,虽然穷尽一生恐怕都看不完绵亘8851.8公里的明长城。那么就先跟着长城专家走吧,从晋陕到辽东,从辽东到宁夏。
第一次山西之行,主题不是山西久负盛名的古建,而是长城。第一次山西之行,我们从恒山以北的大同向西南沿着明长城山西外长城(大边)长城墙根而行,经过明代山西镇(山西偏关),穿过管涔山,跨过黄河,进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无定河北岸的榆林——长城脚下的军事重镇和蒙汉贸易集散地、明代延绥镇。满满五天下来,走过的明长城军堡和烽火台数十个,也顺路在大同、朔州、榆林这样的大关城里看了一些土木古建,包括云冈石窟、镇北台、统万城以及这次《黑神话:悟空》里出现的朔州崇福寺等等。
下周要开始的第二次山西之行,主题仍然不是古建,而是长城。确切地说,山西只是这次行程中的一小半。这次要正式进入京师屏障的重中之重——明长城宣府镇和大同镇军事辖区,从居庸关以北一路西行直到大同。从战国开始,这片燕山、阴山余脉、太行山交汇的北国山区就是中原王朝严防死守、全力守卫的家园北门。《吕氏春秋》说的天下九塞,大汾、冥厄、荆阮、方城、殽、井陉、令疵、句注、居庸,宣府到大同就占据了荆阮(紫荆关)、句注(雁门关)、居庸三个。
过去几周为行程做知识准备,我啃了几本书,看完几篇硕博论文,眼界大开、心潮澎湃:原来这次我就要集齐“口外”之旅了,走完长城三口——古北口、杀虎口、张家口。原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县不在山西,而在山西旁边,离大同不过百里就有一个小众的古建宝藏!而且《黑神话:悟空》也在那里取了两处景。
当然,行程主题还是明长城,这一路还要看到很多长城古堡、古驿站、古战场、古关城,还要追随着长城徒步行走数十公里,看迤逦山河间最壮美的奇迹。
又或者应该说,行程主题其实也是古建——长城既是古遗址,也是古建筑。长城不仅仅是一道墙而已,而是一个包括了堡垒、关塞、驿站、墩台等在内的完备的军事体系。它们既是军事设施,也是古代建筑文化的载体。一个典型的长城堡垒,如山西右卫城、榆林城,如山海关、嘉峪关,融合了建筑的防卫功能、审美功能、居住功能乃至精神信仰,怎么能不算一种内涵丰富的古建呢?
很多人被一个个具体的建筑物吸引了目光,沉迷于雕梁画栋的细节,实际上,对建筑的欣赏也需要适当调整焦距,从更宏大的格局去理解。正如《建筑中国半片砖瓦到十里楼台》所言,建筑的内涵是远远大于建筑物的。建筑物只是那些屋苑砖瓦,而建筑则是包括建筑物和空间以及二者关系的整体存在。建筑意象则是在建筑物和建筑内外的人的形象、人的情感,是秦砖汉瓦,长乐未央,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是金碧辉煌,断壁残垣,是吴宫荒草埋幽径,此地空余黄鹤楼……建筑表达的是人类关于时空和天地的思想及感情,古代建筑是我们追怀历史、感慕文明、玄想生活场景的载体,那么,当然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个具体的建筑物。
从城阙楼台宫观祠庙,到烽堠驿递关城边堡,再到绵亘万里的长城墙体,这样一个宏阔的建筑体系屹立在天地之中、山海之间,它承载了两千多年人们为家国奋战、为生活转徙的坚韧勇毅,敬畏天地神灵、生死举重若轻的庄肃静穆,它是与家园融为一体的我们的智与美,它是默默记录我们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碑碣,它的名字叫长城。
看长城,是我心目中最感通天地徜徉古今的建筑之行。敬请期待下周一开始的长城行游记。
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
它吹过了荒芜的沼泽,芦苇和虫鸣,
一样的是这飞过的乌鸦的声音。
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
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
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
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穆旦《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