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摄影经验的第7篇文章。
构图是难讲话题。
我只能尽量梳理,那些我认为最受益的体会。
舒小简的摄影构图15招。
细细想过,原来可以归为5类:线条、主次、选景、位置、错误。
请接招吧~:
01 线条
1.
横平竖直。
所有构图万变不离其宗的基础。
画面中若有地平线,那地平线一定要平。
拍建筑,建筑物一定要竖直(对于建筑来说,竖的直比横的平重要)。
拍人物,只要不影响人物,你应尽量保证背景中的墙角、桌椅、书本等物的线条在你的画面中竖直。
别轻视这一点。
你能在网上看到很多照片,明明在色彩、创意等方面有出彩处,却在这基本一点没能做到。
横平竖直
任何摄影的基本
摄影丨舒小简
2.
从横平竖直引申出来,有两点。
一个是对称。
对称构图,易用,常用,很多人讲。便不多讲了。
另一点却要提醒:
不要被“横平竖直”四个字给固定思维。
它的意思是,教你用“强迫症”般的态度对待画面中的线条。
不是拘泥于一定横、一定竖、一定平行。
也可以是一定斜、一定交叉,那就是对角线构图了。
3.
讲解构图的材料,网上大把。
我认为没必要去看那些对照片画了各种线的分析图。
那些就像是语文阅读理解中的过度解读,不能说没道理,但都是后来的解读。
作者在创作的瞬间可没想那么多。
要利用线条,请用画面中本来就有的线条。
不要用设想的、画面中本身不存在的线条来指导自己的构图。
比如很多建筑摄影,或者在建筑中进行的人像摄影,都爱用螺旋楼梯来拍。
可是哪有所谓的螺旋线构图呢?
只是画面中有螺旋线罢了。
真正能教你的,根本不是:怎样利用线条。
真正的关键是告诉你、提醒你:当你发现某些线条时,你要想起来,你要能意识到,你是可以利用它的。
怎么拍固然重要。
更关键的是:你能否判断出这值得拍。
4.
框。
利用框来构图,是极好用的办法。
我们古人早就为我们总结了这一美学智慧:一旦有了框,画意自然就来了。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极多,其中一个就叫:框景。
摄影也好,绘画也好,造园也好,这一点都是相通。
这两年我逛遍江南园林,对框就很有感触。
有了框
画意自然就来了
摄影丨舒小简
02 主次
5.
减法与二次构图。
有句话叫做:绘画是做加法,摄影是做减法。
指导性的一句话。
很多时候,局部胜过整体。
我有很多照片,是剪裁而来。
把横图裁成竖图,把竖图裁成横图都是常有的事。
锻炼构图的最简单办法:拿着你的照片做各种裁切游戏。
我经常会把一张照片裁成四五幅版本,对比出最佳的那个。
诗人卞之琳那几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如此无人不知,原来却是在一首长诗之中。
卞之琳觉得只有那四句最好,才单拿出那四句。
这也是诗名《断章》的含义所在。
您看,诗歌和画面,道理也是相通。
舍弃全局,选局部,也许就是妙招。
拍布达拉宫
大部分人会拍全
而我选局部
摄影丨舒小简
6.
主次与取舍、主角与配角
构图,就是做选择。
最重要的选择,是分主次。
出彩的元素或色彩,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里,争奇斗艳,可能互相都损失色彩。
比如,很多人觉得冷暖色调过度很好看。
但注意,同一张照片上出现冷暖色,二者之间最好有明显的主次,不要平分秋色。
当然,也有情况例外,比如能形成绝对对称的冷暖色平分画面,那也还是酷的。
在我初学时,犯过这样的错。
一次拍摄人像时,模特背后有一幅斑斓的油画,我想用作背景,会把油画也全纳入画面。
其实不该,因为模特是主角,背景是配角。
即使你没有削弱主角的打算,可一旦当你起了兼顾配角的意思,也往往会造成实际上削弱了主角的效果。
摄影和写文章很相似。
作文课上,语文老师都教过你要有详有略、不能流水账吧。
这是一个道理。
03 选景
7.
重复性元素
要善于发现重复性的元素。
或者,利用道具,人为地去制造重复性元素。
它们会非常有力地让画面具有韵律感。
百试百灵。
小简曾经介绍过自己最佩服的摄影师:oleg oprisco。
这位乌克兰摄影师,几乎只用“重复性元素”这一招,就一招鲜吃遍天了。
重复性元素
以上作品来自乌克兰摄影师oleg oprisco
8.
前景
上文提到的框,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前景的运用。
即,以框为前景。
前景的作用有很多,不多说了。
问题的关键还是:你是否能意识到,此刻你可以利用前景。
当你的拍摄环境中,有树木花草,有窗帘窗纱。
若无人提示你,你能意识到,它们是可以用作前景的么?
它们毕竟是生活中最常见不过的东西了。
既是前景,也是框
用虚化的樱花做框
摄影丨舒小简
9.
不要排斥人
尤其是风光、建筑摄影中,排斥有人进入画面,是常见的观念。
确实人不宜多,但:
画面中有人常是点睛之笔,胜过无人的纯粹环境。
不知您可曾注意到,我有相当多的照片中,都有路人存在。
有的是我刻意等人进入画面,有的是通过后期去除一些人,直到最后只留下一两个人。
相比于排斥人,更多的时候,我反而苦恼,画面中没有人。
让原本可以更出彩的画面打了折扣。
好了,还是要强调了:
只是评析照片,也许人人都能判断出,某张照片中有人胜过没人。
可是,真当你作为拍摄者,到了当时的环境中,你又能否意识到:你的画面中是有人好,还是没人好呢?
我绝大部分风景照片
都是留人的
摄影丨舒小简
04 位置
10. 三分法vs居中构图
“三分法”是初学摄影一定会接触的三个字。
这是误导人的错误构图方法。
很多好照片符合“三分法”,并不意味着三分法正确。
如果你对三分法的理解是:用两根线画面分上中下三部分,把地平线放在其中之一左右。
那三分法还算合理。
它教你一件事:画面元素要分主次。
并且,它利用的是画面中本身就有的线条(地平线)。
如果你对三分法的理解是:
画面横竖都画两条线,形成九宫格,把画面重点放在线条交叉点上,
那就不合理。
什么东西重要,就把什么东西放在画面较为居中的位置。
总是没错的(但的确,未必是最好)。
您要反驳么,居中构图显得呆板,应当避免?
可是,您看看电影的画面,多数却都在采用居中构图喔。
您看:
电影画面,常是居中、对称构图
上:《金刚》
下:《布达佩斯大饭店》
11.
空
当你拍到天空和水面,常常画面中有一片面积,显得很空。
如无云的天空,宁静的水面。
怎么处理这种“空”呢?
有很多办法:
比如在“空”的位置,加入上文说的前景。
比如在“空”的位置,加入某些点缀,这点缀宜小不宜大。
但也有时,画面就该有“空”。
比如你的画面简洁,“空”就是好事,胜过“不空”。
我最喜欢的“极简主义”作品
因为底部画面简洁
所以上部应配以“空”
摄影丨舒小简
画面上部的元素无序、繁复
那下部就不适合“空”
用两只鸳鸯打破“空”
摄影丨舒小简
12.
视角高低
关于构图选景,有一个简单却好用的窍门:
多尝试角度。
大多人站着拍照,你可以尝试低视角,蹲下甚至趴下;
也可以尝试高视角,带着梯子,或者爬树。
即使没有更出彩的发现,至少也能在同一场景拍到两三种效果。
举一个例子:遇到水,很多人都会想到拍倒影。
用你的初中物理知识想想,也会明白:
只有视角越低,倒影和现实才会越对称。
变换高低视角,谁没学过。
可很多场景,人一旦开始拍摄,注意力都在相机屏幕里,哪还想得到是不是该蹲低爬高呢?
怎么拍不难。
关键还是:没人提醒你时,你能意识到么。
05 必须避免的错误
13.
不要穿头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最不可接受的错误。
有什么线条,如电线、栏杆等线条,出现在人的脑后。
感觉人的头被穿过一样,即使是背景虚化的,也看着很别扭。
但常常,未经提醒的拍摄者,在拍摄时却并不注意到。
还有引申出来的。
尤其不可的,如人头顶上长出一棵树来,长出一根路灯来,都是不可接受的。
14.
裁图不要裁人的关节
无论拍摄,还是二次构图,
记得,裁图时,不要裁到人的关节,会让人显得像残疾一般。
比如,你要裁图时,裁到人的上胳膊、下胳膊、大腿、小腿都可以。
但不要沿着胳膊肘、膝盖的位置去裁。
另外,如果拍到人的手掌,应把手露全。
不能裁得人的手指少了指节。
06 总结
经验分享,未必齐全。
若再想到,下一“课”再补充吧。
总结一下,本文14招,最重要的几点道理是:
1.
画面元素要分主次。
不能为了兼顾有亮点的配角,让配角抢去主角的风头。
2.
利用画面中本来就有的线条。
而不是用心中规划的、想象的线条来指导自己构图。
3.
窍门方法很多,看别人的照片一看一个准。
可怎么拍不难,关键却是:
当你拍摄时,当你的注意力被相机屏幕夺去时,
没有人提醒你,你还能意识到那些技巧窍门可以利用吗?
提醒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最后,还有第15点:
15.
构图其实没有定理,不同情况有不同变化。
不用太把什么规则、法则当回事。